有了這些馬賊的影響,楊純不得不改變計劃,將迅速平定北魏的作戰方案拋棄,轉而是靠引誘,使北魏自亂,而他自己則利用這段時間收集糧草。
在這段時間內,大漢的局勢像變戲法一樣出現的快速的變化。先是明宗皇帝駕崩,跟著是八王爺掌權到倒台,接著是冷無為從西邊回來,扶持幼主登基。當楊純得知冷無為不但沒有死而且還掌權後,幾天幾夜都睡不著,不斷的說著一句話,“壞我大事者,必是此人。”
北魏知道大漢的掌權者是冷無為後,那些主戰派立刻鼓舞起來,柔雲公主要求派使者前去大漢。然而卻遭到了英親王等人的反對,並以前驅狼後引虎告戒拓拔餘,使得拓拔餘遲遲不敢輕易下旨意派使臣去漢,任柔雲公主怎麼說,拓拔餘總是猶豫,生怕大漢出兵可能在自己背後捅刀子,到時候腹背受敵,情勢更加危急。
拓拔洪越感覺如果大漢出兵,那為帥者必定是那冷無為無疑,到時候自己大業恐怕很難成功,正因為如此,一改平日態度,主動要求擔任大元帥,出兵與楊純作戰,並揚言“如果得勝,不但可以振我國威而且向漢求援也多了幾分底氣,到時候派使出漢定可成功。”諸位大臣也紛紛讚成。
柔雲公主向來對她這位皇叔有所警戒,自然對他擔任大元帥的官職持反對態度。可惜昏庸的拓拔餘居然應諾,並迅速下旨。而這個時候,好象預感到什麼事情發生的柔雲公主請旨到南邊親自征集糧草,拓拔餘應諾。當天柔雲公主帶著心腹快速離開了新都,往大漢的邊界上靠去。
當拓拔洪越得了元帥大印後,迫不及待的派人征調兵馬進京。當朝廷忠於皇帝的大臣們察覺後,已經太晚了。不但皇宮禁軍配合暴動,守城的將軍也反了,大開城門。大軍突然的進城。
在混亂中,不少人被殺。自然這些被殺的人都是素來與他英親王作對的人。皇宮裏更是一片混亂。拓拔餘被人在床底下給揪了出來,先讓其寫下傳位詔書,後拿上一杯毒酒結果其性命。
次日,拓拔洪越宣布詔書,在黨羽的朝拜下,算是繼承了皇位。跟著,便派使臣向楊純投降表,願意答應其所開的所有條件。在這樣的情勢下,楊純兵不血刃得到了北魏,他也遵守了對拓拔洪越的承諾。向偽寧皇帝請旨,封他為南平王兼北魏的皇帝。
北魏的覆沒,使得其鄰居大漢惶恐不安。好在先前,冷無為就駐防的事宜早已經交代,而且在與偽寧的幾次交鋒下,大漢並沒有吃虧。所以,在驚訝過後,又恢複少許平靜,但心還不能全部放下,除非那個人沒有關係,那真的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遠在家鄉的冷無為得到通報後,並不驚訝,隻是看看就丟在一旁,坐在後院裏,對著晚上皎潔的月亮,喝著小酒,思索著問題。
“這北魏還真是能挨啊,到現在才投降。真可惜,那個大美人恐怕落到楊純那家夥手上了,真不知道是個什麼遭遇。***,本來我還想準備個一兩年,然後再和你拚,可現在看來,不可能了。”
他看著石桌子上的幾個杯子,喃喃自語:“南李現在亂的是一鍋粥,他們想在背後捅刀子估計實力不夠,何況朝廷在那裏布置了幾萬兵馬,就算他們反了也能支撐一段時間。西邊是西楚,他們新君剛繼承皇位,朝局不能很快就能穩定下來,更何況安樂王娶前皇後為現在的皇後,恐怕他自己心裏都不舒服。他與史大偉應該是貌合神離,出兵對付我大漢的可能性不大。史大偉垂垂老矣,卻依然掌握著半數大權,安樂王對付他就夠頭疼了。再北邊是寧國和西商,寧國現在和高猛在角關前糾纏,雙方既不大肆進攻也不退兵,局麵僵持。寧國對我的威脅不存在。現在就是西商了,如果我是西商,我肯定不會放棄現在的局麵,我大可以東進寧國,再入大漢。但是他們也不大可能出兵,他們的軍隊都是由部落長結集而成,作戰時不能盡權力,有些部落長會保留自己的勢力甚至會倒戈,西商的政治上的凝聚力不大,皇帝不能獨自宣布戰爭,大將軍也是靠大家推舉出來。雖然他們現在有個難得的有智謀的大將軍,可惜的是太老了,而且他們的兵馬比不上寧國,如果想入漢,那要看西楚和寧國願意不願意讓路。但是也不能不防萬一的可能,郭奇擁兵十萬駐防在狼牙關一帶,西北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西邊我也得安排幾萬人駐險而守,應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