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BSC的臨床科室績效考核指標體係構建探討(2 / 2)

手術科室績效指標體係:第一,經濟層麵:主要從財務收益及成本控製角度,提出醫療收入利潤率、藥品占業務收入比例、百元耗材的業務收入、每百元醫療收入的衛生耗材費、每百元醫療收入的可變成本等5個二級指標。第二,患者層麵:主要從患者滿意度和患者成本角度,提出患者滿意度、有效投訴率、門診均次費用、住院均次費用等4個二級指標。第三,內部流程層麵:主要從醫療效率、醫療質量、醫療安全角度,提出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擇期手術術前平均住院日、核心製度執行率、手術前後符合診斷率、甲類手術達標率、手術台數、無菌切口甲級愈合率、3類以上手術比例、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醫療事故差錯發生率、院內感染發生率等12個二級指標。第四,學習與成長層麵:主要從反映科室業務及業務拓展、科室成員素質提升角度,提出專科建設、應用開展新技術與新項目、科研立項數、人均論文發表數、團隊精神、員工培訓與進修、教學任務執行率等8個二級指標。

非手術科室在財務層麵、患者層麵與學習與成長層麵的一級、二級指標與手術科室指標相同,不同點體現在內部流程層麵。非手術科室的內部流程層麵的二級指標主要有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核心製度執行率、入住院診斷符合率、轉科率、抗菌藥物使用達標率、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醫療文書書寫合格率、醫療事故差錯發生率、院內感染發生率等10個二級指標。

2.確定權重的方法

運用第二輪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的權重。根據專家意見,采用統計學方法——線性相關和回歸法,借助SPSS18.0軟件進行權重計算。

四、討論

1.績效考核目標要達成共識

在製定科室績效目標時,並非憑空想象或者完全借鑒其他醫院,而是要根據政策和本院的實際情況和科室狀況,由績效組和臨床科室協商確定。通過溝通,製定出臨床科室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合理目標,並在實施績效過程中不斷進行溝通、反饋與修改。

2.績效考核指標要動態管理

由於臨床科室自身特點的局限性,在指標設計及權重的確定上,很難做到充分合理。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論證,並根據醫院內外環境的變化和發展需要,需要進行動態管理。

參考文獻

[1]陳安民,肖萬超.平衡計分卡在醫院績效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2010,14(9):2-4

[2]路彥鈞,陳宇峰,程華豐.基於平衡計分卡的臨床醫師績效考核指標體係設計探討[J].中國醫院,2012,16(7):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