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把公開推薦情況與考察民主測評相結合。本次幹部選拔結合黨政領導幹部選拔實踐,對於選拔過程中的推薦提名、民主測評和素質考核賦予不同的權重。其中公開推薦得分占30%、素質能力得分占30%、民主測評得分占40%,綜合考量幹部整體情況,三方麵相互製衡、相互印證;公開推薦反映幹部給人的總體映象,在單位開展的民主測評能夠反映幹部具體工作的狀態,這樣二者結合,可以更全麵的反映幹部群眾對人選的認可度。
我黨向來重視黨政領導幹部的黨風廉政工作,本次幹部選拔把公開推薦情況與“一票否決”項目有效結合。首先在製度上就嚴把品德評價關,明確要求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麵有不良反映,並經紀檢、組織部門認定的或者在考察中德才量化評分得分低於60分的實行“一票否決”,貫徹落實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原則和標準。實踐證明,幹部群眾對幹部的實績和工作表現是心有明鏡的,在公開推薦通過資格審查的初步人選中沒有出現因廉潔問題被淘汰的幹部。
三是把公開推薦情況與幹部“硬件”素質相結合。在日常幹部選用中,組織往往隻限製任職資格條件的底線,對幹部自身固有的基本素質沒有量化比較的標準。本次幹部選拔過程中,組織部門通過設置素質能力量化評分項目,采取分項打分的方式讓幹部“硬件”水平、高低層次一目了然。
四是把公開推薦情況同幹部日常表現相結合。在實踐中,不單公開推薦排名順序,更注重在考察中了解幹部一貫的表現和工作實績,把個人年度考核情況、單位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到評分項目,在幹部和群眾中形成“幹部是否得到提拔重用,任前考察不起決定性作用,隻能作為參考性依據,重要看幹部的一貫表現”的幹部選拔任用導向,促使幹部腳踏實地投入日常工作。通過“四個結合”,建立推薦、考察權重分析製度,有效地將推薦測評情況與崗位性質、工作實績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把幹部考準考實。也有效地避免了在幹部選拔過程中通過“拉票”競選的情況,實現充分尊重民意和有效集中的統一。
2.完善考評主體,提高幹部選拔考評的專業化水平
領導幹部考評作為一項專業技術活動,要求考評主體應當具備有哲學、管理學、邏輯學、統計學、公文寫作等學科知識素養,還應該熟悉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部門和行業的基本知識。攀枝花市仁和區本次幹部選拔過程中,邀請專家參與考評,提高了考評的專業化水平,增強了考評結果的權威性。由區委組織部、區紀委、區檢察院、區人事局成員以及高校管理學、心理學專業教師等構成的考察組,分別到考察對象所在單位對被考核對象進行全麵考察,為避免考核過程中出現屈從於權威或盲目服從多數,考評過程實行“背靠背”。考核結果進行科學量化後,提交區委組織部門參考。
3.完善監督機製,實現全程公開
結合黨中央關於《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檢查辦法(試行)》的有關規定,攀枝花市仁和區此次幹部選拔全程公開,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從公布空缺職位開始到最後的黨委差額票決,全程借助網絡、電視以及其他平麵媒體及時公開,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本次領導幹部選拔實踐中的群眾推薦、民主測評、發布考察預告、任前公示等環節均采取陽光操作方式,以程序的正義保證了選拔結果的公正。
毛澤東同誌說:“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黨政領導幹部是我們奮鬥目標的設定者、方案的設計者和活動的組織者,隻有建設一支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素質過硬的幹部隊伍,才能帶領我們順利實現黨的各項奮鬥目標。我國黨政領導幹部選拔曆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之後正麵臨著新的挑戰,為進一步完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機製,中共中央在《2010-2020年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規劃綱要》中指出:推進黨政幹部製度改革的重點是深化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製度,健全相關製度措施,逐步實現領導幹部選拔任用、考核、交流、監督等工作的規範化。攀枝花市仁和區創新黨政領導幹部選拔機製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在量化考評環節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思索與製度創新的勇敢嚐試,從考評的實踐結果來看,基本上準確反映了被考評人的實際情況,使幹部選拔結果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因此本次實踐中采用的全程量化考核手段及配套的指標體係設計被證明是具有較強的科學性的,但離形成一個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滿生機活力的幹部選拔機製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量化考核指標內涵的確定、指標的取舍、指標的賦值及其權重,都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蘭喜陽.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製度改革與完善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
[2] 王春萍,王曉臨.黨政領導幹部選拔考察指標與方法之實證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8):38-45
[3] 敖小蘭.我國領導幹部量化考評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J].心理科學,2005(6):1493-1496
[4] 李高山.選人用人公信度與幹部公選量化指標論綱[J].理論探討,2008(6):5-7
[5] 張愛卿.人才測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6] 馬硯雲.讓績效考核減少主觀評判,走入科學的量化考核[J].經濟論叢,2011(7):207
[7] 李慧娟.黨政領導幹部競爭性選拔製度公信力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12
[8] 劉誌偉,冉清,趙學坤.當前公選工作的特點、問題與完善思路[J].領導科學,2013(6):43-45
[9] 李鵬.領導幹部競爭選拔科學化與民主化的內在張力與統一[J].領導科學,2013(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