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元月12日,龐大的木筏啟碇,由重慶順水而下,緩慢地行駛在峽江之上。筏老大神情嚴峻地對陸儼少說:“木筏觸礁一般不會沉沒,隻怕擱淺。碰到這種險情,我們沒啥子別的辦法,隻有將木筏拆散重紮。”沒幾天,他的話果然應驗。木筏駛到萬縣附近突然擱淺,動彈不得。無奈,筏老大叫所有人將自己的行李全部搬上岸,陸儼少一家暫時住進了禹王廟。工人拆散木筏,重新捆紮,足足忙了一個星期。
進入西陵峽,筏老大膽戰心驚,原來前麵是新灘,冬日枯水季節,江行最為危險。江中一塊巨大的礁石,將江麵劃分為左窄右寬的兩個通道。左為“人門”,右為“鬼門”。“鬼門”江麵波濤洶湧,險象環生。然木筏寬闊,非走“鬼門”不可。筏老大讓陸儼少等和部分木筏工人將自己的行李舉懸空中,叫孩子們站在桌子上,才放筏直下。這時偏偏絞灘的機器壞了,其他輪船一律停航。岸上上萬人等待轉駁,一齊圍攏過來,觀看木筏過“鬼門”的驚險“表演”。隻見木筏工人並立筏首,一個個緊張地操縱著定向的大木頭。江上水聲如雷,雪白的浪花翻騰不息。陣陣巨響,蓋過了上萬人的喧嘩。木筏駛至短瀑處,數圍大木柔如草芥,彎曲下沉。江水漫到筏首的舵工腰部,筏麵水深足有一尺,幸虧行李已舉在空中,否則全被浸濕。瞬息之間,木筏衝過急灘,陸儼少等都嚇出了一身冷汗。可剛剛慶幸安全過灘,又見水流更急,再下泄灘,險狀勝過新灘,正是:“新灘泄灘不算灘,下麵還有鬼門關。”陸儼少等橫下一條心,與筏工們共同努力闖過了一關又一關……
陸儼少對筆者說:“闖過天險,又遇人禍。”此情此景,猶在陸翁眼前:筏工貪圖趕路,掌燈夜間航行,巨筏駛入西陵峽水域時,早有一艘強盜船尾隨十多裏,伺機下手。筏後一艘木船上乘客的錢物已被洗劫一空。陸儼少他們急中生智,將錢塞進玻璃瓶裏,瓶口用油布封好紮緊,將瓶吊在木筏下部入水部分,終於幸免。於是,木筏再不敢冒險夜航。
對陸儼少來說,搭乘木筏渡三峽雖驚險萬分,但在繪畫藝術上卻得到巨大收獲。陸儼少坐在木筏上獨自潛心觀賞一個多月,細審其勢,將三峽山水千姿萬態俱記心中。他興奮地對彭襲明說:“我坐一次木筏觀三峽,勝過坐輪船寫生十次。”彭襲明頗有同感地說:“瞿塘峽如三代鼎彝,巫峽如兩漢文章,而西陵峽如六朝人詞章,綺麗而趨於薄矣,可謂定評。”此後,陸儼少汲取三峽養料,出筆雄奇,尤以流動的水勢見長,畫風大變,一改娟秀之氣,畫麵氣勢雄偉,有大家的風範。同道們讚曰:“畫三峽,誰也比不過陸儼少!”
潘天壽力排眾議聘賢才
陸儼少為人耿直。1957年,因向美協提了些工作意見,被打成“右派”。那日,散會後,他在上海畫院大門口失聲痛哭。後經妻子朱燕因和畫院一位老同誌多次勸慰,他才逐漸平靜下來。從此,他成了上海畫院的“編外人員”。不允許他作畫,休息時他用手指蘸茶水,在桌麵上畫畫。夜晚在家裏,用舊報紙走筆。
1961年,浙江美術學院將中國畫與西洋畫分開教學。國畫大師潘天壽院長親自出馬,在江浙和上海等地物色教師,未有中意者。浙江美院繪畫係滬籍學生姚耕雲在上海受陸儼少指導進修山水畫,臨別,陸儼少將自己畫的一部杜詩冊頁贈給姚耕雲留念。回到杭州,姚請潘院長鑒閱並在冊頁上題字。潘天壽看了陸儼少的畫、題詩與跋,眼睛一亮,讚不絕口:“畫、詩、書法皆屬上品,筆墨有靈氣,格調高,難得、難得!正是我要請的中國畫教師。”於是專程在這年國慶節趕到上海商調,不料碰到了難題:有誰敢重用這個“摘帽右派”!浙江美術學院黨委也頗感棘手。潘天壽再赴上海,深入了解陸儼少的人品之後,據理力爭,終於得到浙江美院黨委支持,毅然聘請陸儼少任教。上海中國畫院院長豐子愷舍不得放走陸儼少,最後商定:陸儼少仍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每隔兩個月赴杭州授課一次。潘天壽多次聽了他的課,滿意地說:“以前我請來黃賓虹當教授,現在又請來了陸儼少。我找到了心目中的好教師!”而陸儼少在教學中感到心情愉快。所教學生中,不少人今日已成為名家、教授。
中南海請他畫巨幅山水
1983年春,陸儼少作為美術界的代表,當選為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聲譽日隆。同年夏天,國務院計劃在中南海布置一批中國畫。中國畫研究院推薦陸儼少、謝稚柳等四位著名國畫家,赴京走筆。8月下旬,陸儼少等抵京,國務院副總理穀牧親自到他們下榻的賓館看望。作畫期間,穀牧同誌在看望陸儼少等人時,親切地對陸翁說:“聽說你有多年哮喘病,要好好休息,為中南海作布置畫固然重要,但也不必急。”陸翁聽了,十分感動。
陸儼少殫精竭慮,十天之內,揮就一幅長13米、高3米的山水畫。畫麵層巒疊翠,高潔雋永,氣熱磅礴,神采飛揚,筆墨雄奇,線條遒逸多變,稱得上國內少有的巨幅山水畫珍品。穀牧等同誌觀賞後,連聲讚道:“畫得快,效果也好。”後來,此畫裱於國務院會議室,十分引人注目。那時陸儼少已是74歲的古稀老人,能畫出如此山水巨作,確屬不易。難怪趙樸初有詩讚曰:“下筆險夷紛萬態,陸翁畫妙世間無。”
1993年10月23日,84歲的陸儼少因病在滬逝世,一代山水畫大師終於走完了坎坷曲折而又輝煌絢麗的人生道路。上海嘉定區為紀念這位家鄉畫家,在嘉定建造了陸儼少藝術館。
(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