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農場,有了一點積蓄,陸儼少遵照其師“外師造化”的教導,身攜畫具,遍遊祖國名山大川。他北遊黃河、山東泰山、幽燕長城、山西雲岡石窟等地,前後約50天,感觸良多。他在《陸儼少自敘》中寫道:“得觀山海之大,通都大邑關隘津梁之宏偉,而念此壯麗河山,險阻不守,強敵窺伺,長驅直入,危不可恃,心實憂之。”表現了愛國畫家關注國家安危的情懷。
1935年5月,第二屆全國美展在南京舉辦,展出北京故宮和私人收藏的曆代名畫,其中精品近200件。陸儼少聞訊,即刻赴寧參觀。陸儼少花了整整一周時間,擇其上乘之作百餘幅,從早到晚逐幅細心揣摩,閉目強記,直到一閉眼睛,百餘幅圖如在眼前方休。一周後,他興奮異常對友人說:“我如貧兒暴富,終身難忘!”
1937年春,他將全家接到上柏山農場定居,全身心投入讀書與創作。
沙坪壩拜訪豐子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陸儼少不願淪為亡國奴,舉家離開上柏山農場轉移後方。
1938年2月,陸儼少一家乘船抵達重慶。表兄李維城時任第二十兵工廠廠長,陸儼少在該廠辦軍墾農場,倒相對清閑。忙時種田,閑時作畫。
陸儼少少時讀古詩文,尤喜杜詩,熟讀全集。入蜀前,有一本《錢注杜詩》,隨身攜帶,愛不釋手。今身在蜀中,重讀杜詩,不禁感慨萬千。他在《陸儼少自敘》中寫道:“城春國破,避地還鄉,劍外之音不至,而東歸無日,心抱煩憂,和當年杜公旅蜀情懷不二,因之對於杜詩耽習尤至。入蜀以後,獨吟無侶,每有所作,亦與杜詩為近。”數年間,他創作了百餘幅佳作,表達了杜詩所述的憂國懷鄉、身在江湖、心存魏闕的高尚情懷。1950年,他畫出《杜陵詩意畫卷》,共八段,依照杜詩內容,描寫當年他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景物,參以親身的體會。此畫作為他在四川八年生活的總結。海內名宿黃賓虹、吳湖帆、葉恭綽、沈尹默、冒廣生、潘伯鷹、謝稚柳等都在其卷尾題寫書跋。
1939年,陸儼少在重慶市區舉辦了個人畫展。其時,他知名度不高,又不善交際,參觀者不多,所幸仍有沈鈞儒、陳樹人、陳之佛、常任俠等先生前來參觀指導。當他聽說著名畫家豐子愷住在市郊沙坪壩時,便帶著幾幅杜甫詩意圖,慕名前去拜訪。雖然陸儼少與豐子愷並不相識,貿然拜訪,然豐子愷並不見怪,還親手奉茶待客。陸儼少感動地說:“恕我冒昧,晚輩別無他求,隻求先生指教。”豐子愷見他謙恭懂禮,而所作書畫頗有新意,遂有好感。他鼓勵陸儼少說:“不要灰心,希望是留給青年人的。你創作的杜甫詩意圖,不就很好嗎!”以後,豐子愷還給陸儼少寫過信,激勵他堅持創作,給了他再次舉辦個人畫展的勇氣。
成都畫展大獲成功
成都建有杜甫草堂,陸儼少決定將第二次個人畫展放在成都舉辦。可他舉目無親,老友吳一峰提醒他說:“在成都舉辦個展,若要取得成功,定要拜訪四川省教育廳廳長郭有守。”陸儼少遵囑,帶了一幅作品,來到華西壩齊魯大學郭有守住處,向郭求教。郭看了畫,認為畫藝尚佳,但無奈地說:“在這裏辦畫展,人事第一,作品第二。”陸儼少秉性剛直,不以為然地答道:“我學畫20年,未學人事。”郭搖搖頭說:“那是開不好的。”陸儼少不改初衷,自信地說:“既然來了,請大家看看吧,首先請郭先生光臨指教。”回到半邊橋街小客棧,陸儼少借著暗淡的燈光,連夜寫就一篇《啟事》,文曰:“……詩為心聲,畫貴立品,夫豈異哉。良亦木強之姿,不能委順時俗,是以樂誌田畝,禾粗躬操。冬夏讀書,春秋出遊,窮岩幽穀,興到足隨。況以西川山川風土之美,向往之情,積有日矣。會更喪亂,因緣入蜀,乃逼賤事,四載巴渝,輒用為歎。今則幸遂夙誌,將登峨嵋,上青城,卷軸自攜,道出上郡,竊欲問藝與賢達之前,得一言以為重。夫物有感召,賞音匪遠,而敝帚自珍,固亦不作善價以沽。嚶既鳴矣,求其友聲,惟褒惟貶,可師可友,並世君子,幸有以教之。”
《啟事》在城中貼出,招來一些文人雅士,皆讚其文詞優美,表達懇切。四川名士芮敬於讀後極為讚賞,對同好說:“這個畫家的文章有東漢人氣息,寫得好!”經他在報紙揄揚,參觀畫展的人多起來了,其中竟有藝術大師徐悲鴻等。有人在報上發表評論稱“陸氏詩文書畫俱佳,展品不凡,爆出了一個冷門。”這次畫展獲得成功後,他又轉赴樂山、宜賓兩地,再辦個展。武漢大學遷至樂山,該校校長王星北、教務長朱光潛相約前來參觀,異口同聲地說:“除了徐悲鴻畫展,這是我們到四川以來看到的最好的一個畫展。”朱光潛還寫信同陸儼少交流美學和繪畫見解,並表示特別欣賞他的杜甫詩意畫。
乘木筏過三峽亦驚亦喜
抗戰勝利,高官富豪、接收大員或搭機、或乘長江輪紛紛離渝而去。然陸儼少一家九口,買不起機票和船票。陸儼少正為此日夜犯愁,恰好他的一位做木材生意的朋友要將巨大木筏從重慶放到漢口,來向他告別。聽說陸儼少買不起船票,便問他敢不敢搭乘木筏?並如實相告:“川江水急,礁石眾多,稍一不慎,木筏隨時有觸礁散開的危險!”陸儼少左右為難,一時猶豫不決。這時江蘇畫家彭襲明也因買不到船票借宿在陸家,他願搭乘木筏趕路。友人壯膽,陸儼少決定結伴東歸。陸儼少回憶這段經曆,仍心有餘悸,他向筆者敘述了驚心動魄的航程:這種木筏由百餘根巨木捆紮而成,筏厚2米,麵積約有籃球場一般大小。筏上搭建兩座木棚,一座作為工人吃睡場所,另一座供陸儼少一家和彭襲明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