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晚清淺絳彩瓷器》一書中,還有一件涉及“筱園”風格的珍貴資料,值得特別一提,即署名為“升平老人”的《湖上觀景》瓷板。升平老人其作其人,他處未見刊載,至為罕見。經網友解釋,方知升平老人就是熊雪。後經考察,他是清末民初人,又號石天外史,存世作品有淺絳彩和新粉彩兩種。而淺絳彩作品,都與程門“筱園”風格很相似。
對於兩者的相似,自然有人會提出一個問題:程門的“筱園”風格是升平老人仿的呢?還是升平老人受過程門的影響,而效仿程門的“筱園”風格呢?這自然是升平老人深受程門的影響。因為,所謂的仿,不論從情理上講,還是從曆史的真實情況講,無非是後輩仿前輩、小名家仿大名家、無名者仿有名者之類。首先,兩人的尊長晚輩有名無名,一目了然。其次,他的學識、才氣都明顯不及程門。他的作品,在百度上僅搜索到五件,都是山水畫,而且都不寫年款,其中四件錄有唐人詩句,可見他僅能山水,不會作詩,其作品內容明顯不及程門厚重。他的山水畫,也明顯不及程門。試看他的《風正一帆懸》瓷板,柳樹的枝幹,淩亂不清,不及程門畫柳,枝幹分明,搖曳多姿;遠山的點苔,十分瘦弱,毫無變化,不及程門筆墨飽滿、豐富,有滋有味。
以上幾點足以斷定,熊雪確曾深受過程門的影響。他的《湖上觀景》屬於典型的“筱園”風格,程門的《曲港荷香》(見餘錢程《中國民間淺絳彩瓷圖鑒》)則是典型的早期風格。由於這兩件作品中的紅蓮完全一樣,可見兩種風格之間不是完全沒有一點關係。
除了升平老人外,陳瑞園先生收有潘陶宇於民國三年所作扇形瓷板一件,亦是典型的“筱園”風格。此作筆者初以為現代仿品,不足信。此次峰會見到陳先生《瑞景軒陶瓷藝術賞識》一書後,筆者細讀一過,又覺得未必為偽,有可能是潘陶宇的早期作品(27歲所作)。但無論此作真偽如何,實不過後人仿程門之作而已,並不足以證明程門“筱園”風格都是潘氏所仿。從潘陶宇的仿品看,其水平明顯高於升平老人,但仍未達到程門的水準。
關於老仿的問題,值得我們注意和研究。程門“筱園”風格的作品中,也有三四件作品,顯然是不符合程門水準的。這樣的作品,很可能是當時或後人所仿。因為“筱園”風格是程門晚年之作,也是程門水平高超的直接反映,所以從一開始出現就頗精熟,基本上不會出現不夠成熟或水平或高或低的情況。上述熊雪和潘陶宇所仿程門的“筱園”風格,都是落他們自己的名款。在程門名款的“筱園”風格作品中,是否有他們二人的偽作,值得認真加以研究。
綜上所述可以得見,“筱園”風格的出現,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程門與萬上遴的山水有著深刻的淵源關係,但已有所超越。與此同時,書法也相對應地發生變化。從程門的前期書畫轉變為“筱園”風格,是程門超越前進的一個重要的發展。為什麼兩者存在明顯差異?比較合理的解釋應是,兩者書畫傳承的來源不一,因而出現不同的風格。眾所周知,一個書家可以同時寫出顏、柳、歐、褚四種不同風格的楷書,一個畫家也可以同時摹寫幾種曆代名家繪畫筆意,這隻不過是一個書畫家的基本功夫而已。所以,我們對此並不覺得奇怪,也不會因為書畫風格的不同,而否定是同一個人的寫作。程門也如是。對於“筱園”風格與前期不同的問題,我們不能不察便予以否認。(責編:雨嵐)
參考資料:
1.徐錦範、陳兵《中國晚清淺絳彩瓷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12
2.餘錢程《中國民間淺絳彩瓷圖鑒》,浙江攝影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