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海水珍珠與淡水珍珠的鑒別:過去常籠統地將圓形珠視為海水珍珠,而將非圓形的珠視為淡水珍珠。這是因為海水珠內有圓核,而淡水珠則沒有核,所以極少能夠形成圓形,尤其是正圓形的更是少之又少。如今出現了淡水插核珍珠,也有少量的淡水珍珠是正圓形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從顏色和光澤來鑒別。海水珍珠白色、金色、黑色多,珠層較透明,發光層次深,光澤強,當然也有少量的淡水圓珠,品質很高,顏色和光澤與海水珍珠無異。此時就無須予以區別,因在這種情況下,其二者價值亦無上下之分。
改色珍珠的鑒別
珍珠的改色方法有輻照、染色等。輻照是采用伽馬射線輻照方法來改變珍珠的顏色;染色是利用化學製劑把珍珠染成玫瑰色、粉紅色、黃色、綠色、藍色、棕色、黑色等,其中以染成黑珍珠為主。染色黑珍珠是將其他色係的珍珠放入如硝酸銀溶液中浸泡並取出曬幹製成,鑒別的方法是“三看”。
看顏色。天然和養殖的黑珍珠,顏色為略帶虹彩閃光的深藍黑色或帶青銅色調的黑色,顏色豐富生動靈活。經輻照改色的黑珍珠多為純黑或帶藍灰色調的黑色,光澤濃豔,雖有暈彩和金屬光澤,但顏色均勻單調。染色黑珍珠多為帶灰白、綠、藍綠色調的黑色。顏色均一,光澤較差,在有病灶和裂紋的地方,聚集的黑色較深,會出現局部的顏色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對鑽過孔的黑色珍珠,其鑽孔部位,表麵裂隙、瑕疵處有顏色濃集加深的現象和細小的顏色斑塊,同時可見珠粒間的串繩被染色過的痕跡。用棉花球蘸上2%的稀硝酸溶液,在染色黑珍珠表麵擦洗時,棉球上會留下黑色染料痕跡。其他鮮豔的染色珍珠,其顏色特征與染色黑珍珠相同。珍珠表麵或整串珍珠的顏色色調和濃淡一致。
看內核。未經染色有核的黑珍珠,在鑽孔中所觀察到白色珠核和黑色的珍珠質形成強烈的對比;而有核染色珍珠的珍珠質層及珠核都被染色,觀察可見黑色內核;經輻照改色的有色珍珠,其珍珠質層近無色透明,而珠核則透出黑色。
看熒光。淡水養殖珍珠常出現黃綠色的熒光,海水珍珠常出現藍白色的熒光,而輻照染色珍珠在紫外燈光下多呈惰性。
仿製珍珠的鑒別
目前,市場上珍珠仿品大多以玻璃、塑料、貝殼或貝殼粉製作珠坯,以雲母微粒配以硝酸纖維素再混入多種溶劑或魚鱗粉(珍珠精液)作為外表塗層。這些塑料仿珍珠,充蠟玻璃仿珍珠,實心玻璃仿珍珠,珠核塗料仿珍珠,覆膜珍珠,因其均非由珍珠貝分泌自然形成,所以不具備珍珠的物理和化學特征。仿製品的主要特征:外觀,多數仿製品因係工業化生產,外觀及其規整,無論圓形或異性,每一粒外觀一模一樣;顏色光澤一致,單調呆板。珍珠則難以整齊劃一,顏色光澤自然靈動、柔和。手感,仿製品多數溫暖、輕飄。密度,用玻璃和塑料製作的珠子,密度小於珍珠,稍有經驗者即可掂量出來。試驗,不溶於硝酸無熒光。摩擦,將兩粒珍珠相互摩擦,仿珍珠光滑無聲,真品則發出沙沙的響聲。用牙輕輕的咬磨珍珠,仿品為滑感,真品有沙感。嗬氣,仿品表麵不呈現霧狀而呈現水汽。彈性比較,仿珍珠彈跳高度以及連續彈跳能力都比較差。放大檢查,仿品看不出珍珠表麵特有的生長回旋紋,隻有類似雞蛋殼表麵那樣的高高低低的單調粗麵或均勻分布的近疹狀或粒狀麵等不平整的表麵狀態。在強光的照射下不具珍珠結構,鑽孔處有凹陷,孔邊緣有玻璃的特點,用針在鑽孔處輕輕挑撥塗層會成片脫落,無細小鱗片狀粉末。馬約裏卡珠,由西班牙馬約裏卡SA公司生產,這種仿珍珠是將具有珍珠光澤的銀色液體生物質塗料塗在特別的珠核上,再塗上一層保護膜質製得,其手感、光澤、密度跟海水養殖珍珠很近似,幾可亂真。主要區別:馬約裏卡珠光澤很強,光滑麵上有明顯的彩虹色,用手摸有溫感、滑感,鑽孔邊緣凸凹不平,用針在鑽孔處挑撥,有成片脫落的現象,折射率很低,隻有1.48。放大觀察無珍珠特有的生長回旋紋,表麵類似雞蛋殼,高高低低,牙齒尖輕擦時,口有滑感。在X射線照片上,馬約裏卡珠是不透明的。總之,即使已對珍珠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選購時,仍不要忽略向商家索要質檢證書,隻有這樣,才能保障所購買的珍珠品質,以及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全文完)(責編: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