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獨善其身(2 / 2)

顧坤婚前有兩個通房丫鬟,照國公府慣例,通房都是賤籍配不得做公子內眷,就算妾侍也是貴族庶出或大戶嫡出,少爺大婚時通房都會被賣出府。新婚三日過後,姚氏便問丈夫以前的兩個丫鬟適否可心,可心就買回來,脫了籍抬做姨娘以後也多個幫襯。顧坤大喜,覺得妻子很是大度,便如實相告。玉娘買回其中一個丫鬟,賜名惠,納為良妾。

惠姨娘人如其名,細心賢惠,做得一手好針線。賣出府的少爺通房大多命運波折坎坷,惠姨娘自知少夫人大恩,比從前在少爺院子更加衷心。隻可惜早年灌了太多避子的虎狼之藥傷了本元,醫治多年也沒能懷上一男半女。顧坤去了戊邊,姚氏便遣了惠姨娘和兩名小廝在部隊駐紮的附近小鎮上置辦了個院子,隻盼丈夫在沐休的時候能回家舒舒服服地住一晚。

惠姨娘比顧坤長兩歲,十歲起開始近身伺候,從生活起居到讀書寫字,慢慢的也能識文斷字。非常時期,邊界戰亂,整軍戒嚴,將士的家書常常要扣押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發出,作為一方守將的顧坤更當以身作則。五年來惠姨娘寄的民郵從不間斷,字字句句記錄著三爺的點點滴滴,在收不到老爺任何消息的時候,這些如流水賬般的家書便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男人的表達多是簡潔的,每封家書都差不多,問家裏好不好,孩子們好不好,自己很好不要掛念,夫人多多保重。顧菁想還是女人了解女人,惠姨娘的信把母親想知道的都寫了,老爺吃了什麼,胖了還是瘦了,氣候冷不冷幹不幹,晚上咳沒咳,膝蓋疼沒疼,有沒做新護膝給老爺,冬天有什麼蔬果吃,銀子夠使嗎…

每個月姚氏都托鏢局送一大箱子的東西給惠姨娘,都是些食物,藥材和夾著碎銀子的布料,香菇,黑木耳,筍幹,腐竹,黃花菜,上方火腿,瑤柱,淡菜,牛肉幹,豬肉脯,花膠,圓肉,紅棗,枸杞,山楂,雪耳,燕菜,紅糖,黨參,玉竹,淮山,薏米,芡實,麥冬,黃芪,甘草,當歸,川芎,芍藥,熟地…

顧菁認為一則是母親姚氏大度,妾侍們安分,二來也是父親顧坤對發妻的敬重,顧府後院的女人們才能和平共處了這麼多年。隻是不知道母親每天誦經是為了祈福還是為了平和自己的心境呢?

方姨婆還在說些什麼:“…親生兒子夭折本來就傷足了我那妹子的心,納了幾房妾侍也都生了兒子,可那挨千刀的又看中柳家姑娘貌美,還說她有宜男之相。我妹子本想厚聘納她為貴妾,誰知那柳家的也是個性子烈的,誓死不為妾…我那可憐的妹子,不同意和離就被打得鼻青臉腫…”

顧菁有一句沒一句的聽著,幸福的婚姻大致相同,不幸的人有著各自的不幸。在這個時空也好原來的時空也罷,怨婦總是比怨夫要多。遇到靈魂伴侶相知相守的人生是幸福的,沒遇到合適的人獨善其身,充實快樂得活著也很好。隻是,在這個世界,能由得自己獨善其身嗎?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