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故態蔭發的頑劣 心念之間的鴻溝(3 / 3)

劉迦不知阿提婆的意圖,但見他出手一中即離,並不傷自己,似乎隻是試探自己的修為,心中也並無多少恐懼。可被人莫名歐擊總不是件好事,當即連連動念,留下一個身形在阿提婆跟前,真人卻隱匿而退,瞬間啟動心馳神往之境,移形至這星球另一端。他身形剛一站定,卻見阿提婆依然笑意盈盈地坐在身前。他一招無功,轉眼又啟動小雲宇宙,直入無間時空。誰知他剛突入無間時空,背後莫名升起一股大力,竟將他硬生生地拉了出來,仍然在阿提婆身邊。

劉迦見之大驚,正待再逃,忽然想起那三個搶芫銀花的人曾將自己和小阿菜逼得無所逃匿,而眼前這阿提婆的境界遠高於那三人,心中終於明白再逃也是罔然,當即垂頭歎道:“咱倆修為差距太大了,沒得比,我不想逃了,隨你吧。”阿提婆見他服輸,當即笑道:“你別誤會,老夫隻是想試試你的修為是不是原力。我攻擊你後肩,你大可用體內那力道相抗,可以你的修為卻沒法用那力道還手。要攻擊我隻能用其他的力道,嗬嗬,你果然有極深的原力修為,隻是尚未到絕境,還差得遠。”

說著他自言自道:“原力乃天幽宮宮主所創,天幽宮宮主後來修成地藏,而地藏的神獸聆聽和占察啟心輪都在此處……”他抬眼對劉迦笑道:“閣下定是地藏的今生了。”劉迦見他識破,也就坦承道:“話是這麼說沒錯,不過我現在的修為比你老人家差得遠。”

那阿提婆見他直承其身份,心中大喜,一臉笑容道:“我聽說你老人家轉世了,沒想到竟在此處。”他神色興奮之極,一時不知如何表達,竟開始抓耳撓腮起來。劉迦奇道:“你這是啥毛病?像個猴子似的,你又不是孫悟空,幹嘛抓耳撓腮?”阿提婆口中嘖嘖不斷,雙手互搓,好不容易才一臉諂意地笑道:“以你老人家的修為,就算轉世,定然沒忘了前生的修行經驗,能不能……”劉迦聞言恍然,笑道:“我明白了,你是想咱們在一起交流一下修行經驗吧?這我可幫不了你,你看我現在這模樣,比起你可是差得遠了。”

話音一落,卻聽見破禪鋒在體內急道:“別忙著推辭啊,答應他!我這裏有的是各種修行秘笈,可你現在的修為太差,參悟不了,有他幫忙的話,那進階的速度可就快多了!”劉迦大醒,趕緊又道:“不過,我倒是有一些前生留下來的修行資料,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咱們一起參悟如何?”

阿提婆見他應承,大喜過望,連連點頭道:“好好好!咱們一起參悟,共同進步!”劉迦笑道:“你有什麼好東西能交換給我的?”他本是一句戲言,誰知阿提婆對修行之事極為認真,見他提出交換,當即也點頭道:“好,我看你的樣子也快闖關飛升梵天之境了,我提前教你一些梵天的修行之道,同時還可以輸點炁氣給你如何?不過你現在的修為承受不了太多,慢慢多,別吃多了不消化。”

劉迦聞言大喜,當即拉上阿提婆瞬間返回原地。

岐伯見二人歸來時手牽著手,神情甚是親蜜,立時對眾人笑道:“咱們出來這麼久,難得遇到一個不扁咱們的高人,當真稀有難得。”眾人見兩人談笑風生,知道劉迦與阿提婆相談甚歡,也就放下心來,各忙各的去了。李照夕不忘在日記上寫道:“岐伯說得不錯,回顧一路上的經曆,咱們每逢高人必挨打,這似乎已成慣例了。想來多是因為咱們這群人中,盡是一些陰險、卑鄙、無恥、下流的肮髒之徒。在高人眼中,這一夥人全都長著挨打相,看了就想打,不痛扁咱們總是覺著不痛快,所以咱們的命運總是悲苦。”

劉迦與阿提婆對麵而坐,小阿菜、玄穹、安若微及欣悅禪等人環在四周。劉迦將地藏十輪心法念了一遍,對那阿提婆笑道:“既然咱們共同參悟,你先幫我瞧瞧這地藏十輪心法,我看得不大明白。”

阿提婆默識片刻,忍不住疑道:“不對啊,這心法的總論部分,老是叫人放下這個、丟棄那個的,啥都沒有了,一切成空,還修個啥?”劉迦歎道:“瞧瞧,連你這般境界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更別說咱們了。”他前時曾與破禪鋒討論過這空與非空的意境,但總是停留在理論邊緣,難以深入,現在見阿提婆也困惑起來,想起自己神識根處那堆惡靈,更覺前途堪憂。

阿提婆悶著頭自言自語道:“心法上麵說修行之事但凡向高境界突破,總是欲前而先退,欲得而先舍,欲成而先毀,欲真有而先盡無……這是怎麼回事?我現在的境界似乎正在逆轉,難道說這也是正常現象?照上麵說的,我幹脆來個徹底逆轉,變成凡人,反而直達最高境界?天下哪有這般荒唐之事?”抬眼見劉迦正在默默搖頭,他疑道:“這話真是你前生說的?”劉迦點頭道:“肯定是的,誰會沒事騙自己?我有病?”

阿提婆歎道:“咱們大梵天的修行,常常以為創界越多,越是具足蒼天好生之德,越有福報……現在看來,好像全不是這麼回事,到底是大梵天的修行慣性錯了,還是你錯了?”說著他忽然低呼道:“我想起來了,你不是曾經應劫無果嗎?為什麼會應劫無果,說不定正是你的前生參悟錯了呢。”劉迦聞言一時怔住,他從沒想過這樣的問題。自從他得知自己的前生後,所遭遇的多是前生留給自己的好處,從未想過曾經走過的修行之路,或許本身就有問題。此時被阿提婆提醒,他自己也開始懷疑起來。

玄穹搖頭道:“不可能,地藏轉世另有原因,雖然我不知其深義,但絕不會是因為修行錯了而應劫無果。而且心法上這些內容也並非此處獨有,咱們仙家修行秘法中,也多有此意,我記得《道德經》中有雲: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想來這與地藏十輪心法中的 ‘欲真有而先盡無’是一個意思吧。”

阿提婆歎道:“大梵天的每個人在創界時,都是以博愛、慈悲之心,都視天下萬物為自己的子民,毫無私念地為一界之成長盡心盡力,沒有此念為前提,啟動界因時很容易出差錯。大家總是在想,既然咱們的本事都能創界了,那修行途徑是不可能有錯的。可是千億萬年下來,大梵天的修行能突破自身境界而繼續飛升的人,總是少之又少,難道說……這一切根本就是錯的?”

劉迦曾聽祺諾說過,一界之內的眾生,倘若對創界心存感恩之念,那心念的回饋對創界的修為提高極有益處。卻不知愛心這東西也是一把雙刃劍,對別人好,自能使大家對你心存感激,念念相隨之時,其信願也能彙聚成諸多力道,反饋向創界。可這種心態下,也容易使創界自己陷入難以割舍的情懷中。佛門常言“舍得”二字,其意便是先舍而後得,與仙家常說的先“無為”而後才能“無不為”是同一個意思。大梵天的創界以其修為而創界,是先以“有”之境界占據其心,而後被自己挑動愛念,以為這便是慈悲,這便是博愛,可這一切又陷入另一種真假難辨的情懷幻境,離佛門所說的先“真空”而後“妙有”、先“無情”而後“有情”的真意相差甚遠。隻不過那真幻之別,看似隻有一個心念的距離,可做起來卻總有遙不可見的茫然。

夢醒修真錄5_夢醒修真錄全文免費閱讀_第五章 故態蔭發的頑劣 心念之間的鴻溝更新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