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東暖閣。
這裏不像南書房那樣正對著東方,坐在南書房裏,就算窗戶全關上,陽光也會一直照在紗窗上。
康熙坐的位置比以前要更靠裏一點,他側坐著,盡量不對著殿門外直射的陽光。看兩本折子就把眼鏡取下來,閉目休息一會兒。
朝中的事不能拖延,有一刻耽擱,折子就積成了山。一些略為不重要的折子他都暫時押後了,剩下的都是需要他親自批閱的。
見過大臣,想起兒子們。昨天就沒叫進,今天無論如何也要抽出空來見一見他們,兒子們大了,心思也多了,太子……太子啊,這次讓他監國,真是……哎!難道真的放棄嗎?他終歸是自己一手帶大的嫡子,太子這幾年越來越不著調了,現在又有了斷袖之癖,真真是不知所謂,又和南邊大臣勾連斂財,這大清的江山怎麼能托付於他,難道真的隻能是老四了嗎?還有耿氏,還有胤價,他不能不管胤價的生死,那也是他的兒子。是該有個決定了,現在已經四十四年下半年了,再沒決定,時間不等人啊,找個時間,得召見進來耿氏來問問,哎!孩子還是小的時候好啊,大了心思就多了。
康熙爺放下手裏的折子,起身喊李德全進來:“去把咱們從南邊帶回來的各種果子,每樣點帶上一些。”
李德全也不知康熙爺要果子幹嘛,但是還是麻溜的應下,出去喊小太監。皇上從南邊帶回來的果子可不少,他叫人拿八寶盒裝,每樣裝一盒,就這樣也叫了八個小太監,才能全都捧上。
隨後跟著皇上出來,卻不是去武英殿,看著方向而是去上書房。
上書房裏,沒成年的皇子皇孫們都在這裏讀書,而現在隻是上課讀書時間。康熙一路走來,都由太監執華蓋遮陽,這會兒進了上書房,執華蓋的太監就站在庭院中,僅由李德全侍候著皇上過去。
康熙爺沒有進去打擾他們讀書,隻是站在幾步遠的地方陶醉的聽著。稚嫩的讀書聲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聽的聲音。
他入神的聽了一會兒,笑對李德全道:“這是太子家的弘哲。”
李德全陪笑,知道此時皇上隻是需要一個聽他說話的人,不必回話。
果然,康熙爺自己歎道:“跟保成小時候一樣……背起書來,鏗鏘有力。”
李德全侍候皇上的時候長,小太子當年的事,他是都看在眼裏的,聽皇上提起,恍如隔日。但是他此時卻隻是更低的垂下頭,心裏卻知道,太子現在可看著不著調。
康熙爺在此地站了一刻,康熙爺沒打擾阿哥們上課,才吩咐李德全道:“把果子給他們留下,叫人在課後給他們拿回去吃吧。”
“是。”李德全答應一聲,彎腰退下去吩咐。
康熙爺又站了一會兒,思緒漸漸飄遠,想起了年輕時的事,自從大婚後,孩子出生了不少,可活下來的真沒有幾個,尤其是阿哥。
當年宮裏孩子少,自保清後留下來的慢慢多起來,可一眼望去,還是隻有幾個,小小的身體弱弱的娃娃。他當時心裏著急得很,明末開始慢慢衰落的起因,雖說是朝政腐敗,但是也是有其他誘因的,就是從生不出孩子開始。好幾代都子嗣艱難。(康熙爺不知道,清朝也是因為一代不如一代,最後皇帝也是生不出孩子)
當時大清還是稱金,草原上的孩子生起來像牛羊下崽,一窩窩的。哪裏像前朝那樣,皇帝富有四海,卻求不到子嗣繼承江山?
等大清入了關後,坐上了這漢人的江山。大清好像也被這無邊江山詛咒了,子嗣開始艱難起來。這時他從前朝的老太監嘴裏聽說,前朝的皇帝中也說過,庶民的孩子多的養不起,又扔又賣的,朕滿宮的妃嬪,個個吃飽穿暖不幹活,怎麼連個兒子都生不出來,當然了,這裏也有後宮傾軋的關係,可也不會如此艱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