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西政府融資平台可持續發展問題探討(3 / 3)

部分政府融資平台的發展麵臨著一定的行業壁壘,表現在:基建行業資產的規模化特征,造成外部經營主體進入較高的門檻。部分資產的專用性特征,導致在資產置換、存量置換增量方麵難度較大。基礎設施資產的公益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項目盈利水平的較低,影響到外部資金進入的積極性。

3.微觀層麵:自身發展能力不強

廣西部分政府融資平台因自有資本金較少、“造血”功能不足、非經營性和非盈利性資產比例較高,造成平台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例如:廣西鐵投集團的注冊資本僅 20.14 億元,而需籌措的鐵路建設任務資金約 500 億元,憑借自身財力根本無法完成。因資產結構單一,缺乏經營性資產和現金收益,“造血功能”嚴重不足,隻能依靠銀行借款,使得企業債務規模龐大,負債率居高不下。

四、增強廣西政府融資平台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良好的運行機製

1.探索建立新的監管模式,加強動態考核。自治區以及設區市國資委應製定國有資產戰略調整和國有資產監管方案,要動態跟蹤融資平台的發展戰略、重大政府融資等重大事項,及時掌握平台發展動態。不同行業的政府融資平台業績認定要分類考核,應建立健全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特點的激勵約束機製。政府融資平台自身要實行市場化運作,明確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製度。

2.分類實施不同類型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可分為公益性、半公益性和收益性三類。對於公益性的項目,資金來源應為直接財政資金投入或政府授權融資平台委托代建等形式運作,政府根據財力狀況及項目投資情況支付融資平台相應的項目運作收益,如果由平台融資,則項目運作完成後,政府應予以回購,且應讓平台有一定的運作收益;對於半公益性的項目,政府應給予部分的財政補貼、稅收返還等;對於收益性項目,融資環節、投資環節、建設環節、管理環節和運營環節都應由平台獨立完成,形成的權益也全部歸平台所有。

3.健全債務的償還保障機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投資額較大,而大多數屬於低收益甚至無收益,造成僅憑融資平台自身是無法獨立解決平台償債問題的,因此,政府應設立較為穩定的償債基金,專門用於幫助解決融資平台的償債問題。例如浙江省規定,各市、縣政府要設立相應的償債準備金,準備金數額一般為年初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的 3% 至8%,廣西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設置提取比例。

4.拓寬融資渠道,推動企業上市。積極實施多元化融資,拓展融資渠道,實現“投資—融資—建設—經營—償債”的良性循環。在取得銀行貸款支持的基礎上,通過發行市政債券、企業債、企業中期票據等方式,並建立相應的交易機製,如廣西來賓城市建設公司成功在上海發行16億城市建設債券。積極拓展民間融資渠道,不斷放寬市場準入,降低市場門檻,對於公路、鐵路、地鐵、汙水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可以采用項目融資方式。積極推進廣西政府融資平台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加快首次發行上市步伐,進一步發揮自治區國有企業上市聯合審批小組的職能作用,為上市開辟綠色通道,製定上市的支持和獎勵政策。

(二)加強公司的自身建設,提高管理水平

1.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合理設置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以及相關組織機構,真正發揮他們的作用。對於人才隊伍建設,廣西地處欠發達地區,人才的儲備主要靠自身培養,但是也應該提供更為優越、靈活、有吸引力的條件,通過市場競爭機製吸引區外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優秀管理、專業人才,參與到企業的發展當中,打造一支精幹高效的員工隊伍。

2.集中優勢資源,做好核心業務。廣西很多政府融資平台,在發展過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經營業務多、攤子大的問題,而這影響到企業資金投放和經營效率,造成大而不強,強而不精的局麵。因此必須要清晰界定好企業的主營業務,將企業的核心資源投入到最擅長的業務上,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進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各方合作,促進持續增長

1.加快與國內外先進地區的金融合作。進一步加強桂粵、桂滬、桂港等地區合作,深入開展金融合作交流,吸引各類金融資源向廣西聚集。加大力度引進國內外知名金融企業入駐廣西,擴大引“金”入桂效應,為廣西政府融資平台融資提供便利渠道。

2.加強各級政府融資平台的合作。促進與市縣政府融資平台的合作互動,支持自治區本級政府融資平台利用其技術、資本、管理、項目等方麵的優勢與市縣政府融資平台進行合作,充分發揮市縣政府融資平台在土地、資源等方麵和自治區級融資平台在項目管理、資金等方麵上各自的有利條件,實現雙方互動發展,以增強為全區融資平台的整體實力。

3.積極走出去,探索新的增長模式。利用廣西沿邊開放的區位優勢,積極主動與東盟國家在農業、礦產、基礎設施和工程承包等領域開展合作,鼓勵和支持廣西政府融資平台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境外投資業務,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和驅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1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金融運行報告[R].2014.

[2]高旭東等.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3]趙璧.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北京市政府融資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4]安國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風險與政府債務[J].中國金融,2010,(7).

[5]周青.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風險管理與度量研究[D].重慶大學,2011.

[6]喬建偉.基於可持續發展視角的政府融資平台建設策略[D].山西師範大學,2012.

[7]劉獻偉,廣西國有政府融資平台政府融資風險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8]廣西民族經濟發展資金管理局課題組.加強和規範廣西 政府融資平台管理的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1,(17).

[9]山東省財政廳科研所課題組.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建設的調研報告[J].經濟研究參考,2011,(5).

[10]覃敏健.加強廣西政府融資平台建設的若幹建議[J].廣西經濟,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