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海光
南朝範曄《後漢書·仲長統傳》中有文:“逮至清世,則複入矯枉過正之檢。”指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以古論今,遼寧全運會再一次無縫詮釋了“矯枉過正”這個詞,他們領會了上麵“節儉”的精神,但卻丟掉了賽事組織者應有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條:以賽事為核心。
四年一次全運會,便是亂象紛起時。這全運會正日子還沒到呢,前戲就亂成了一鍋粥,而且亂得相當有新意。憑心而論,相比之前11屆,遼寧這屆全運會確實有著不好操作的理由。上麵說了“要節儉辦全運!”幾個字徹底推翻了此前“舉全省(市)之力辦全運”的豪言壯語。我估摸著,遼寧這一次可是鬱悶壞了,有錢都沒地花。這思路一變,執行就出了問題,單不是節儉的事了。
前段時間,乒乓球項目預賽在南昌打響,邱貽可微博曬了一張用餐全素圖,“夥食不錯!全是素菜,根本看不到肉。這樣的夥食120元一天,無語!”邱貽可是有點急早了,據現場的媒體考證,人家南昌組委會提供的夥食中確實有葷菜,隻不過是“俏葷”,肉都藏在菜裏而已。邱貽可吃不到肉,隻能說你下手慢,怨不得別人。
這牢騷也傳染,這邊廂邱貽可剛在南昌發完牢騷,那邊廂柏衍又在大連痛斥一氣,稱“每天吃飯喂兔子,誰能吃飽?!”柏衍同學說得有點過,大連賽區180元/天的夥食標準明顯高於南昌嘛。而且肉片也是不用搶的,組織者已經想球員之所想,為了照顧那些下手慢的球員,統一提供了盒飯,人手一份,搶都無處搶。
說這話之前幾天,柏衍剛過完24歲生日,年輕呀,衝動呀,微博發了解氣了,到最後都得給刪了去。這一點,要學學老大姐們。看人家當了媽媽的晏紫,盒飯咱放它一邊,吃自帶的麵包。剛吃了法餐回來的鄭潔也隻是跟領導們開開玩笑:夥食要是能改善一下,就更好了。很多事情,牢騷是改變不了結果的,各參賽隊很清楚擺在麵前的兩條路:飽口福還是藥檢過關?這沒得選嘛。
當然,這打比賽沒肉吃,也要辯證地看。第一,人家說了確實找不到足夠多的放心肉,這能接辦比賽的地兒,自然是不差這點肉錢的。第二,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領會上麵精神——節儉辦全運。
這“節儉”是什麼意思?又該如何去理解?以我一個媒體人的角度,便是瘦身開幕式閉幕式、簡化運動員村、媒體村布置,減少接待觀摩團規模等等。放在整個全運周期,哪裏都可以節儉,唯獨賽事本身不能“被節儉”。全運會既然存在一天,賽事永遠是核心,保證賽事質量的任一環節都不能被縮減,包括飲食。說白了,運動員玩的都是體力活,幾盤素菜、一份盒飯,這哪裏像話?!網球競委會為此開過一次新聞通氣會,介紹了A類保障對象的飲食安全問題。看得出,主辦方也在努力,但最終呈現的結果又是怎樣呢?“心中有什麼,你就能看到什麼。”大夥都不傻,誰的心門也都不是鎖住的,你提供了什麼,如何提供的,自然是明鏡一般。
看著遼寧,想起山東,估計不少人都在懷念4年前的“好客山東”!其實,山東全運會也有不少問題,什麼誌願者不誌願隻合影、爭議判罰、超編人員無證可用等現象,時間一長都有些習慣成自然了。隻是奇怪,今年這全運會的組織為何會如此混亂,這等到所有大項同時開賽又會怎樣?大連怎麼碰到一天雨之後就抓瞎了呢?一個成熟的賽事承辦方,怎麼可能不考慮到天氣因素。室內備用場館選了,怎麼就不能把相關設施做得更加完善一些,你不能讓球員跟玩戶外的驢友一樣,肩上背著球拍,手裏還得拎著瑜伽墊、防潮墊做賽後放鬆。不指望之後的單項賽在組織上會有怎樣的改進,隻是希望運動員們能吃好,也能休息好。
全運會貫徹上麵節儉辦賽的精神沒問題,這也是全運會未來的一個方向。但先人1400多年前就告訴我們,這凡事,可矯枉,但別過正。這一點,我相信每人心裏都會有思量,中國人擅長“度與時”的哲學把握。但,這所有一切,都需要建立在端正的態度之上,這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