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跑,直到陰霾籠罩不了
成長與人生
上小學的時候,我的父母離婚了。那時,離婚並不像現在這麼常見,我理所當然成為大家議論的對象。每當我從走廊裏穿過的時候,總能看到那些對我指指點點的人。也許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是議論我,但我的心卻分明緊繃起來。我把自己關在緊閉的世界裏,不與同學們交往,也不參與班裏的活動。
同學們對我的議論變得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大膽,隻要一句“聽說他爸媽離婚了”便會讓我的心堵得難受。一次,我逃也似的離開教室,往家裏跑去。那時,母親已經改嫁,父親外出打工,我寄居在爺爺家裏。我跑回家,同學們異樣的眼神卻依然在我腦海裏盤旋。
第二天,我說什麼也不肯去上學。那是冬天,爺爺家的屋簷上掛滿冰棱,路上的水坑裏結了厚厚的冰。爺爺把我叫起來,叫我上學,但我死活不肯,一想到同學們的眼神和笑容,我便渾身發顫。爺爺沒有強拖硬拽,他說,你不去讀也罷,我帶你去河邊看看河水吧。雖然我弄不清爺爺葫蘆裏賣什麼藥,但還是低著頭跟著去了。
爺爺指著河麵對我說:“你看,這裏的水和水坑裏的水有什麼差別?”我說:“河水清澈,水坑裏的水渾濁。”他笑著摸了摸我的額頭說:“這隻是其一,更重要的一點,水坑裏的水被凍住了,河水卻沒有。”我這才注意到雖是冬天,眼前的河水卻依然歡暢地流著。
爺爺繼續問:“為什麼河水沒有結冰而水坑裏的水卻結冰呢?”我半晌沒想出答案,隻能向爺爺求教。他告訴我:“因為水坑裏的水原地不動,所以被凍住了,而小河裏的水一直在流淌,所以沒有被凍住。”當年的我還沒有接觸過科學,爺爺通俗而又玄乎的道理輕易使我怔住了。
他對我說:“如果你也一直奔跑,同學們的嘲笑便籠罩不住你,不信你考個一百分給他們看看。”
我並不確定自己能考一百分,但我還是願意試試,我期待看到同學們驚羨與意外的眼神。在爺爺的陪同下,我背起書包往學校走去。
我依然沒有與同學們交往,也沒有參加班裏的活動。與以前不同的是,我學習認真了,並且強烈期待著下一次考試。
不久後,我們班舉行了一次單元測試。上天沒有辜負我,我雖然沒有得到一百分,卻是全班成績最高的。也許老師也看出了我的變化,發試卷的時候把我拉上講台,“狠狠”地表揚了一番。那一刻,全班同學的眼神都聚集在我的身上,他們有的驚訝,有的慚愧,更多的是羨慕。
我想,我的改變是從那時開始的。我沉醉於同學們的驚羨,性格也慢慢開朗起來。或許因為我成績變好,對我有所顧忌,同學們與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很少提及父母離婚的事,我心裏的陰霾如同雨後的大霧般徐徐退去。
我們總會遇到困難,遇到挫折,它是一團烏雲,遮擋著頭頂的日光。如果我們不動,它會緊緊籠罩我們,隻有一直奔跑,才能把它遠遠甩在身後。
王慶珍摘自《2012年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精選集·美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