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1 / 1)

優質護理服務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護理經驗

作者:於紅梅

【摘 要】目的:探討精神分裂症病患在優質護理服務下產生的變化。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85例精神分裂症病患,其中觀察組45例行優質護理服務;對照組40例,行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護理結果。結果:入院60天,觀察組SDSS(20.43±7.52)分,不良事件發生率8.88%;對照組SDSS(26.36±9.05)分,不良事件發生率22.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具體措施:除一般生活護理外,密切關注病患病情變化,維護病室秩序,確保每名病患的安全。

觀察組實行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措施:

(1)健康宣教。每周選取2天時間安排心理谘詢醫師召開知識講座活動,為病患提供具體了解精神分裂症症狀、治療目的及注意要點的平台,同時向每名病患分發健康教育宣傳手冊,說明精神分理解症的防治知識與相關內容,告知病患如何在發生幻聽的時候轉移注意力,以及如何在感到恐懼和焦躁的時候令心情放鬆,從而在整體上提升病患對該病的認知程度,增加病患依從性。

(2)構建家庭支持係統。采取家庭幹預與情感支持措施,定期麵向病患家屬開放病房,增加病患與家屬的接觸時間,使病患能夠獲得家屬給予的安慰與家庭的溫暖,意識到自身所具有的價值,繼而樹立信心,以正麵積極的態度麵對病魔。探視期間,護理人員應主動向病患家屬說明探視過程應注意事項,並告知病患病情、精神狀態等情況,勸誘家屬為病患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3)生活技能。實行情感訓練、社會功能護理措施。依據病患出院後可能遭遇的各種問題,通過模擬現實情景來訓練病患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麵的能力,從而強化病患的社會技能,使病患逐步恢複社會功能。

(4)規範化護理。保持病室幹淨整淨,為病患打造溫馨的病室環境,並積極展開與病患的交流工作,注意言語親切文明,態度耐心和藹。

(5)生活護理。定期開展諸如文藝表演、詩歌朗誦以及心理健康操等文化娛樂活動,以豐富病患日常生活,促進健康心理建設;此外,還應耐心照顧病患的各項合理需求,確保病患生活起居保持在正常狀態。

2 結果

觀察組行優質護理服務;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兩組入院時、入院15天SDSS評分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院60天,觀察組評分明顯優於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護理內容包括健康宣教、家庭幹預、生活文化護理、以及一係列社會功能與情感訓練,同時實行彈性值班製,該製度不僅能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持續的護理服務也加深了護患間的交流,增加病患的健康教育時間,進而避免了諸多不必要的護理問題。此外,優質護理服務注重科學化、個性化護理,其根據能級對應原理,為不同病患分配相應能力的護士,保證所有病患都能得到完善的護理服務。結果表明,優質護理對於改善社會缺陷、減少暴力行為效果顯著,適於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彭愛琴,葛網平,丁小平,周玉梅,殷誌萍.護理幹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質量及社會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誌,2012,16(18):43-45.

[2]趙金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優化護理工作模式[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2):245-246.

[3]嶽月娟.改革護理服務模式 提升優質護理服務水平[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0(06):58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