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基礎上,學生寫下了《一次有趣的漫畫欣賞》《有趣的漫畫欣賞之旅》等內容具體、感受真切的課堂習作。

作文課和閱讀課一樣,需要氣氛,需要熏陶,需要不斷激發學生表達欲望。無論什麼教學方法,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寫作有興趣,應當讓學生感到學習寫作既是升學的需要,又是終生需要的一種能力和修養,是有趣的,值得投入的事情。

二、為學生提供交流平台,使學生會寫應用文

在小學階段,最常見的應用文就是書信。在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難忘的童年》這組課文教學後,恰逢三八婦女節來臨,於是就在課上帶著學生們複習了一遍書信的格式,然後要求學生們在信的正文部分表達三個意思:1.感謝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恩;2.祝媽媽節日快樂;3.請父母將他們的童年生活用回信的方式給自己講一講。最後讓學生們把這封信在三八節那一天送給媽媽。

學生們在課堂上用前所未有的認真態度給父母寫這封信……幾天後,學生們陸續收到了家長的回信,有的學生自己讀信後還把信交給了老師,希望能與老師、同學一起分享父母童年的快樂時光。老師把精彩的家長回信讀給全班學生聽,讓他們感受別樣的童年之樂,又讓學生給父母寫了回信……

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學生們既鞏固了書信的格式知識,又與父母進行了交流,而且意識到:書信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種不錯的交流方法。

三、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提升寫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擴大閱讀麵。多讀比多寫更能有效提高寫作能力。

在習作教學中,我根據課文和學生們的年齡特點,每學期適當地推薦幾本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們閱讀,並以課堂交流彙報、記讀書筆記、寫讀後感的形式,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豐富積累。把《城南舊事》 《草房子》 《男生日記》 《窗邊的小豆豆》 《狼王夢》《再被狐狸騙一次》《一隻耳朵的大鹿》……這些貼近兒童生活的優秀文學作品,陸續推薦給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周末或寒暑假就以這些課外書中的內容布置學生寫讀後感、讀書筆記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

六年級上學期一開學,我推薦了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短篇小說集《再被狐狸騙一次》。在教學略讀課文《金色的腳印》前,要求學生以《____的狐狸》為題寫下自己讀《再被狐狸騙一次》這本書後的感悟。教學本課時,當學生被文中的狐狸夫婦愛子情深、知恩圖報深深打動時,我便不失時機地把部分學生寫的課外閱讀感悟穿插在課堂教學中,讀給全班同學聽。這樣做不僅深化了學生對課內外閱讀的理解,也把習作訓練分散到了閱讀課中。

四、鼓勵學生投稿,激發寫作興趣

沈從文先生經常把學生習作認真修改好,投到報刊。學生的作品發表是他最高興的事。經常做一點這樣的苦差事,也許會激發很多學生的寫作興趣,有利於教學。

學生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形成語言積累,恰逢《北方新報》舉辦草原讀書月“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征文活動。於是我將此次征文活動的主題作為周記題目布置給學生。習作交上來之後,我認真修改了十幾篇習作投到《北方新報》,沒想到居然有八篇習作被陸續刊發。看到習作變成鉛字,小作者們欣喜萬分,老師也激動不已……之後,不少學生在作文比賽中躍躍欲試,而且不時有習作見報,班裏形成了一種積極寫作的氛圍。

最後我想以溫儒敏老師的一段話結束自己的文章:“在我們的習作教學中,不一定照搬教材的作文教學體係。教師最好能依托自己的經驗,並麵對自己的學生,從實際出發,選擇某一種體係作為基本框架,並加以調整,形成自己的習作教學計劃。”

參考文獻:

竇桂梅.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