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博物館解讀古絲綢之路文明密碼
走進博物館
作者:嚴楓
有人說,博物館是一個地方的重要“文化名片”和“金字招牌”,此話一點也不假。哈密博物館就是記載東天山燦爛文化和中原、西域文明交彙特點的最好見證。
哈密曆史悠久,地上地下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頗具代表性的、異彩紛呈的1000多件古代文物,將2009年重新規劃建設的哈密博物館展廳塞得滿滿當當:新石器時代的石錘、石鋤、石核、石葉、石臼、石磨、石球、石環等就有許許多多;青銅器時代的環首銅刀、鹿首銅刀、銅斧、銅鑿、銅刻刀、銅牌、銅針等金屬器具更是數不勝數;再加上彩陶罐、彩陶盤、彩陶盂、彩陶豆、木盤、木桶、木俑等等,都在向人們揭示哈密遠古、中古文化的燦爛曆史;五堡出土的海貝強有力地證明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用玉石與海貝、珊瑚作為貨幣互相交易的點點痕跡;更令人稱奇的五堡幹屍仍在向人們揭示著青銅器時代哈密古代的曆史故事,供許多學科的科學家進行深入研究。
文明聚焦之地
哈密博物館位於哈密市區西南,環城南路北側。它處於哈密市環城路的曆史文化區,對麵是著名的哈密回王墓和哈密回王府,西麵與哈密十二木卡姆傳承中心毗鄰,從而構成了哈密東天山文化係列的黃金地段。
哈密博物館是哈密地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和文化設施,原址位於哈密市廣東路。2009年7月再次重新修建的哈密博物館新館於哈密市環城南路竣工落成,並於同年9月對外開放。哈密博物館新館主體四層,建築麵積7278平方米,建築外形結合哈密多元文化和地理位置等特點,綜合了“多元文化”、“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是哈密地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和文化設施。
哈密博物館內收藏有原始社會至明清時期的石器、青銅器、陶器、木器、毛紡織和幹屍等文物13000餘件,其中22件(類)為國家一級文物,71件為國家二級文物,122件為國家三級文物。哈密博物館保存的青銅器時代文物,在新疆青銅器時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走進博物館
哈密博物館前廳位於博物館主樓的第二層,前廳西側設有紀念品銷售區,正中為哈密博物館館標——羊形柄銅鏡圓雕及描繪哈密從遠古走入現代的浮雕牆。
哈密博物館有臨時展廳兩個,分別設在主樓一層和四層。一層臨時展廳展陳麵積640平方米,主要用於舉辦各類特色展覽及引進外展,活躍當地各族群眾的文化生活。從正式開館以來,分別舉辦了《海洋生物科普展》《哈密地區民族團結教育史實展》《粵哈情深——廣東援疆工作10年成就展》、《石墨鐫華——西安碑林名碑拓本展》、《翰墨頌西域——四川中國畫名家作品展》、《河南美術館藏精品版畫展》。2011年春節舉辦的《2011全國名家名畫邀請展》為近年來展覽規模最大,水平最高。
四層臨時展廳,展廳麵積970平方米,主要承接引進區內外各類高層次文化精品展覽並結合哈密地區社會發展需要舉辦各類有一定影響力為主題的重要展覽。自2009年以來,分別引進了《揚州博物館藏明清扇麵書畫展》《霓裳銀裝——貴州少數民族服飾展》《河南夏商周出土青銅器展》《陝西曆史博物館藏曆代銅鏡展》《流光溢彩——上海博物館藏歐洲玻璃陶瓷器展》《巴蜀神韻——四川博物院館藏文物精品展》《衣襲華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朱門芳宴——一個宋金大宅門的理想生活》等十餘個國內高層次的精品展覽。這些展覽以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為內涵,在提升哈密城市的文明水平,促進現代文化的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