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吐魯番站,接著就直抵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要驛鄯善。鄯善縣位於吐魯番東部90公裏,距烏魯木齊280公裏,在曆史上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彙之地,是葡萄、哈密瓜的真正故鄉,曾以孕育和延續了燦爛的古樓蘭文明而馳名中外;擁有悠久的曆史文化、發達的農業文明、神奇的自然景觀、濃鬱的民俗風情、豐富的礦產資源、遍布的文物古跡。這一切,有機地構成了鄯善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鄯善旅遊資源種類豐富,獨具特色,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唯一的城市沙漠——庫木塔格沙漠風景區;有世界多種宗教(佛教、伊斯蘭教)曆史文化交融薈萃之地——吐峪溝大峽穀民俗文化旅遊區……隨著新疆高鐵的發展,鄯善也揭去了神秘麵紗,成為國內外遊客領略吐魯番民俗文化風情和欣賞世界唯一的城市沙漠風光的首選之地。
新疆高鐵的最後一站是哈密。新疆高鐵的開通給哈密市旅遊業帶來了更加巨大的發展機遇和美好的發展前景。每天4趟往返烏魯木齊和哈密的高鐵,每天2600餘人通過高鐵進入哈密,一年就會有96萬人次,如果每人在旅遊方麵消費100元,就會為哈密市旅遊收入增加9600萬元。這組數字不僅讓旅遊部門感到興奮,更讓旅行社們坐不住。經過實地踩線,哈密旅遊局確定了“乘高鐵、遊哈密,哈密二日遊線路”,將哈密王府、哈密王墓、博物館、哈密木卡姆傳承中心、二堡塔庫坎兒井和魔鬼城作為主要參觀景點,同時增加民族特色產業園、大十字奇石商業街、恒順設施農業基地、五堡博斯坦民俗文化村等購物、娛樂場所,以豐富旅遊項目。近期,新疆哈密地區在中國西部冰雪旅遊節上還開展了以“乘高鐵、遊哈密、走絲路、知新疆”為主題的專場冬季旅遊推介會,展示了哈密豐富的旅遊資源、便捷的交通環境。
穿越“四大風區”,挑戰高鐵極限
“聽說過‘新疆有大風吹翻火車’的故事吧,就發生在‘四大風區’。”藏族漢子拉有玉頗為感慨地說,蘭新鐵路新疆境內總長710公裏,65%是在風區,高鐵成功穿越長達462公裏的煙墩風區、百裏風區、三十裏風區和達阪城風區“四大風區”。
防風,是蘭新高鐵新疆段最“要害”的技術。“防風有‘三寶’:路基擋風牆、橋梁擋風屏和‘防風明洞’。”拉有玉娓娓道來,為了掌握沿途大風分布特點,建設之初,反複進行風洞試驗、數值模擬試驗、動車模型試驗和現場試驗,同時通過氣象資料研究大風規律及風環境特征,外加19個大風觀測站數據,最終確定蘭新高鐵“防風工程”。
“這項工程最大限度地解決了大風對鐵路運輸的幹擾。當風速不大於每秒30米時(約11級),高速列車可以每小時200公裏~250公裏速度運行,在不大於40米時(約13級),仍可以每小時120公裏速度運行。”
“我一輩子修鐵路,生氣最多的事情就是工程質量問題。一次次發火,一次次處罰相關責任人,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是對質量問題必須零容忍。”拉有玉說。
在蘭新鐵路新疆公司提供的資料中,可以看到這樣一組數據:對施工監理單位下發紅牌3張、黃牌179張、灰牌220張、綠牌77張;完全推倒返工路基7處,部分返工路基85處;對14座隧道進行過多次停工整頓,更換過4個隧道施工架子隊;炸掉重做仰拱2處,炸掉重做涵洞8座,炸掉32米箱梁1孔……
帶來的不僅是運力,更是發展動力和經濟活力
在歡快的鼓樂聲中,D8602次列車駛進吐魯番北站。吐魯番地區發改委主任湯紅傑介紹,蘭新高鐵開通,使吐魯番納入烏魯木齊1小時經濟圈成為現實。吐魯番北站距離吐魯番機場不足1公裏,作為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的備降機場,一旦出現極端天氣,旅客備降吐魯番,轉乘高鐵返烏魯木齊。“高鐵開通,開啟了新疆空鐵聯運的新模式。”
烏鐵局運輸處處長熊兆東說起新疆鐵路“外運”感慨頗多:每年有500多萬噸農副產品運輸出疆,運輸高峰期車皮非常緊張,尤其春運期間,鐵路以客運為主,貨物運輸讓生意人頭疼得很。“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全線開通後,蘭新鐵路上的客運大多轉移到高鐵線上,將使蘭新鐵路貨運能力得到2倍以上的釋放。”熊兆東說,你看,這一路經過的吐魯番、鄯善、哈密,哪個不是享譽世界的瓜果之鄉。
高鐵時代的到來,給新疆東大門哈密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哈密旅遊部門提前行動,對接烏魯木齊、蘭州等地旅行社,推介哈密旅遊業。過去,哈密到蘭州20個小時,到烏魯木齊至少七八個小時。高鐵開通,哈密、烏魯木齊可發揮同城效應,待蘭新高鐵開通,內地遊客可經蘭州坐高鐵直達哈密。“天山從這裏開始,新疆從這裏崛起”的哈密,將呈現給遊客“一日遊四季,十裏不同天”的神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