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知己知彼(2 / 2)

“鄭親王所言甚是,現在朝廷起碼還有直隸,還有山西和陝西,還有遼東和南北高麗,更有漠南蒙古的作為依仗,總比當年要強的。此番隻要是新軍得勝,總還是有機會翻盤的。”

各地的戰況通過騎兵從各處送抵禦營,軍議的內容便是不斷的在沙盤和地圖上推演。這是劉成當年在金華時學來的,雖還很粗糙,需要注意的方麵、需要運用的科學技術大多是一無所知,即便是運用到的也多是在京城裏與那些耶穌會修士學來的,但比起清廷原始的推演,卻還是更勝良多。

論土地麵積,清廷如今依舊是優勢的一方,但到人口、經濟總量、動員能力、庫存以及軍隊數量等方麵,就完全無法與江浙明軍相比了。濟度與多尼一唱一和,也是稍加安慰,不過依仗新軍的道理還是對的,迅速平定吳三桂叛亂時新軍表現出的戰鬥力更是讓他們對於這等歐陸戰法滿懷信心,尤其是這還是歐陸如今最為強大的戰法。

然而,他們的對手,江浙明軍從來不是好相與的。當年洪承疇編練西班牙方陣,用的也是甘陝綠營的精銳部隊,結果左手跳彈射擊、右手擲彈兵突擊,陳文一戰就將東南經標打回了原型,就連棱堡在他麵前都是紙糊的一般。如今即便有了莫大的信心,也同樣會為此而擔憂。

“線國安那個奴才送來折子,是浙匪的騎兵用了兩種戰法,一個鼇拜見過,是闖賊的三堵牆,而另一個則是關寧軍的戰法,他們的火銃比三眼銃的射程強過太多,甚至比騎弓打得都遠。一陣射擊過後就直接撲上來肉搏,很是打了線國安一個措手不及。”

江浙明軍的戰法千奇百怪,而且總是在不斷的進化,淮北和河南的存在,對於清廷而言也是對北伐軍戰法的試探,有了準備才好作出相對的應對。

順治把話題提出來,三堵牆還在其次,畢竟那隻是闖賊餘部的作為,關鍵還是火銃騎兵。既然如此,負責騎兵的鼇拜便對其言道:“皇上,奴才以為,火銃騎兵沒什麼大不了的。線國安那個奴才不過是吃了對此沒有準備的虧,現在知道了,調整一下即可。”

“鼇拜的沒錯,關寧軍咱們八旗又不是沒打過,遊騎湊近了騙三眼銃開火,或者直接衝上去肉搏,騎在馬上射箭的命中都受影響,更別是火銃了,沒什麼可怕的。”

鼇拜如此,屯齊亦是如此,順治瞥向劉成,後者對此也表示了認同,便放下了心來。當然,江浙明軍不是關寧軍,沒有那麼好欺,但是戰法的原理沒變,應對上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問題才是。

過了騎兵,又談及步兵。江浙明軍一向是以步兵方陣聞名於世,清廷從永曆四年開始就一直吃虧,虧到現在已經是滅族大禍就在眼前的局麵,自是不可不防。

不過根據線國安的彙報,西路軍的兩個師的步兵依舊是以空心方陣禦敵,長矛手的比例據是下降了,但是比之新軍也不占優勢,更何況古斯塔夫方陣也從來不隻是火器比例更高了那麼簡單,關鍵還是在於對火器的利用率上。

“現在唯一值得擔憂的就是浙匪的燧發火銃,他們的射速應該比新軍要快,不過問題也有,就是發火率上麵不穩。朕問過湯瑪法,泰西那邊據早有燧發火銃,但是因為造價昂貴、發火率過低、對於軍隊戰鬥力的提升甚至還不如成行的火繩火銃等好幾個問題而未能得到普及。現在就算是泰西的軍隊,也都是新軍這般的火繩火銃。除非下雨,新軍應該不會吃虧。”

到下雨,參加軍議的眾人紛紛是會心一笑。下雨的時候,火銃的發火率由於空氣潮濕會受到不的影響,弓箭更是要注意弓體受潮。對於如今的北伐軍和新軍來,除非突然下雨,否則雙方都是會默契的高掛免戰牌的。更何況,這是在北方,如今已經快進冬月了,指望下雨,還不如指望下雪來得實際一些。

俗話的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清廷很清楚,陝西平叛,新軍展現了實力,也暴露了一些東西出來,隻是不知道陳文到底能夠吃透多少而已。相對的,江浙明軍這幾年作戰,用的還是舊有戰法,可是根據情報顯示,似乎戰法的改良也沒有停下。

由於監察司的存在,他們對於改良的了解微乎其微,如今靠著線國安那場戰敗,倒是也看出了些端倪。分析過後,清廷依舊是贏在一手騎兵數量優勢和一手新軍的戰法,有了這個認識,也算是稍微放下一些心來,需要做的無非是等待而已。

軍議進行了一上午,下午新軍還要繼續操練,順治也要巡視武衛右軍。這些走下來,感覺這五支新軍最強的還是禁衛軍,其次的卻不是另外三支隨他南下的新軍,反倒是武衛右軍,由此可見劉成還是很有能力。

估摸著暫且沒有什麼事情了,順治準備散了軍議,再與鼇拜和劉成再行商議一下,便去用飯。豈料散會的話剛剛出,一份加急奏報送到,順治看過之後,臉色登時就是一片慘白。仿佛,這已經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