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奇兵(上)(1 / 2)

北伐戰起,中路軍在山東高歌猛進,西路軍在河南穩紮穩打,清廷已經不可避免的率領著新軍離開京城,迎戰陳文親領的那十萬長矛、火銃。

比之關內那等動輒便是數萬人的規模,關外之地,江浙明軍早前已然收複了前東江軍左協的駐地旅順。雖是兵力較少,但卻也未有因此而裹足不前,甚至早在大軍越過淮河之際就已經出了旅順口,大踏步的掃蕩遼東的南四衛之地。

有明一朝,遼東都指揮使司在建製上屬於隔海相望的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囊括二十五個衛外加兩州之地。

明初之時,遼東曾為府縣建製,後考慮到軍事作用,方改為衛所建製,屯兵屯田,堡壘相望。從地理上來看,遼東都指揮使司主要分為幾塊區域,山海關以東到遼河以西的廣寧諸衛是一塊,遼河以東的鐵嶺、沈陽、定遼諸衛是一塊,而遼南的金複蓋海四衛又是一塊。

遼南四衛,最北是海州,即是後世的海城,已深入遼河平原。南向的蓋州、複州和金州三衛,則尚在遼東半島的區域,由鉛山侯趙遷統領的遼東偏師駐紮的旅順口,在明時便是金州中左所。

北伐展開以來,坐鎮旅順的提督遼東軍務總兵官趙遷便命令所部的水師指揮鄭奇率水師截斷旅順到登州一線的航道,進一步的壓榨清廷的物資儲備。與此同時,被命名為旅順營的戰兵營也由營官李還鄉率領,開始展開針對南四衛的掃蕩。

旅順屬於金州衛地界,從地理上看,金州衛城所處的金州地峽於旅順亦是鎖鑰之勢,其最短的距離隻有不過十公裏而已。

從毛文龍遠征遼東開始,占據旅順,北麵隻要控製了金州地峽,旅順就會變得更加安全,甚至成為腹地,而後金對此亦是明了,所以每當東江作協進去金州衛城,後金軍便會盡可能的發對一輪攻勢,以防東江鎮在南四衛站穩腳跟。

然則,占據旅順以來,這支遼東偏師的最重要任務便是截斷航道,為求穩妥,並沒有對遼南地區展開太大規模的攻勢。不過等到這時候,清廷未免駐防旗人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已然放棄了金州和複州兩衛,僅僅是留下了兩隊哨騎監視周邊區域罷了。

李還鄉率軍出了旅順,兵分兩路,一路北上奪取南關、金州一線,另一路則是經長生島、渡複州灣,過羊官堡,直抵複州城下。

兩路齊頭並進,金州清軍一見明軍抵近,便毫不猶豫的棄城而走,稱得上是輕而易舉。而進軍複州的那一路,由李還鄉親自率領,其結果亦是與金州一般無二。

不戰而下兩衛之地,旅順營士氣高漲,不過遼東人煙稀少,遼南更是如此,收取了複州,留下少量部隊作為駐軍,李還鄉便率軍登船,北上向攻取蓋州。

這一遭,由於是傍晚抵達連雲島,大軍在此下船,等待明之後用船渡過那段海峽,再行攻略蓋州。旅順營在連雲島紮營之際,派出了一支騎兵到蓋州打探情況,結果這支騎兵被蓋州守軍發現。奈何人心惶惶,一如當年東江軍左協副將張盤進攻金州那般,守軍在發現這支騎兵之後,不知城外敵兵幾何,竟然嚇得棄城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