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摧枯拉朽(下)(1 / 3)

此間的泉州府城位於後世的鯉城區,東、北方向是陳文的江浙明軍,南麵是鄭成功的登6部隊,西南方向的晉江上則是福建明軍的水師。 ..兩軍先後抵近到泉州城下,圍城之勢就已然形成。城內的守軍俱是耿繼茂的私軍,比之劉清泰他們的綠營的忠誠度要高上很多,此間遭到了陳文和鄭成功的兩麵夾擊卻依舊擺出了死守城池的架勢。

泉州乃是海貿雲集之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而今更是東南海防重鎮,中國古代海防三大衛之一的永寧衛的衛城就在泉州府城渡過晉江的南部沿海,乃是福建海防的重心。

正因為如此,其城池堅固自不待提,陳文和鄭成功合兵城下之後,並沒有急於攻城,而是分兵收取其他為耿繼茂所控製的地區,意在將其變成一座徹頭徹尾的孤城。

圍城展開,騎兵四處、艦船遊弋、大軍則穩紮營盤,以防耿繼茂夜襲。到了傍晚,鄭成功便帶著護衛及部分軍隊來到了陳文設在城東的聯合大營。

“越王殿下。”

“大木何須如此多禮,你我二人相交多年,奈何世事多艱,始終未能謀麵,今日一見,實乃幸事,自當秉燭夜談,共敘中興展望。”

陳文很高興,鄭成功是他一直以來很是敬仰的民族英雄,並非是後世著重宣傳的什麼收複台灣,而是鄭成功長達十幾年與滿清的不懈戰鬥,乃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為抗擊滿清民族壓迫而竭力奮鬥。哪怕是已經取得了如今這般輝煌成績的他,其實這麼多年來也同樣是受到了諸如曆史上的李定國、鄭成功、張煌言這樣民族英雄們的激勵才能有今的。

“那便如輔仁所言。”

比之陳文,鄭成功顯得有些拘束。其實這也難怪,如今大明中興的勢頭幾乎是陳文一手打出來的,他雖然打出了瓜州、鎮江的兩次大捷,對八旗軍也造成了不的殺傷,但卻還是被陳文兩蹶名王給比了下去。再加上他此前還與李之椿有過合作,以著鄭成功的驕傲,二人甫一見麵,尷尬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此番他卻不得不來,陳文提出了合作的意向,對他同樣是有利的。尤其是去歲剛剛經曆了那樣的一場慘敗,損兵折將,攜帶的大量軍需、輜重也沒能帶回來,與陳文的合作對於盡快恢複實力是有著極大裨益的。

二人聯袂進入大帳了,麾下眾將盡數跟來。泉州圍城,鄭成功專力負責城南和西麵的晉江,在城北則是派出一支部隊作為張自盛率領的閩中師的補充。而在城東,這裏是既定的主攻方向,陳文的金華師以及部分地方駐軍的補充部隊雲集於此,鄭成功則隻是過來與陳文會麵的。

兩位藩王坐定,麾下眾將也是一一介紹。鄭成功這邊,甘輝、餘新、萬禮都已經死在了南京,城南的大營乃是由周全斌、張英等將負責,而隨鄭成功前來的,有林察、周瑞、陳堯策、劉國軒等武將。

林察是鄭氏集團的老人,當年曾在鄭芝龍麾下帶兵,後來隆武朝滅,鄭氏集團星散,他沒有降清,而是跟著蘇觀生他們擁立了紹武為帝,乃是紹武朝最重要的一支武裝力量和武將之;相較之下,周瑞是福建人,但卻是魯監國集團的舊將,周鶴芝的堂兄弟,不過就在陳文來到這個時代的前後,周家兄弟在溫州三盤內訌,倒是沒有兵戎相見,但其結果卻是周瑞投奔鄭成功,而周鶴芝投奔阮進,分道揚鑣。

至於後兩個人,陳堯策和劉國軒都是降將,前者與周瑞是曆史上的廈門大捷的重要功臣,而後者則是鄭氏集團最後的一員大將,就是現在還沒有混出頭,以至於陳文差點兒都沒有注意到此人。

不過來也巧,劉國軒是後世某武俠中鄭氏集團五虎將之一,陳文手裏也有一個,如今正在這座大營當中。

“這位是長安侯馬信。”

從台州的綠營降將,到如今的長安侯,馬信也是屢立戰功的宿將,很是得陳文信用。鄭成功自然聽過其人,尤其是去年馬信率領南塘營在鬆江府擊潰梁化鳳,有效的牽製了蘇鬆地區的後續援兵跟進。雖然南京之戰最終鄭成功還是敗了,但卻並不妨礙鄭成功和他帶來的部將們向馬信鄭重其事的拱手一禮,表達一番謝意。

“明日爭取一戰攻取泉州,酒今就免了,明日進了泉州在城內再擺酒慶功。”

陳文與鄭成功並坐於上,明崇左,陳文是親王,鄭成功則是郡王,是故陳文坐在左麵,鄭成功坐在右麵。而二人的部將們,則按照各自的歸屬分坐於兩位主帥的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