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暗潮湧動(2 / 2)

“微臣等附議。”

內鬥,孫可望從來沒有怕過,他本就是在一次次的內鬥中才獲得了如今的權勢和地位的。馬兆羲和任撰的話進了孫可望的心裏,尤其是任撰,除了北方的清軍以外,事實上他們沒有挑明的還有李定國。相比之下,這個與孫可望同為大西軍四大王子之一的名將遠比陳文和鄭成功對孫可望的威脅來得更大。

事有輕重緩急,不能讓陳文和鄭成功抱成團,更不能讓李定國和這兩個家夥聯手,如今的這個“楸枰三局”正好可以讓他們無法與李定國合力用兵,對孫可望而言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

拉攏陳文和鄭成功,讓他們依循著“楸枰三局”行事自然可以孤立李定國,但是最好的辦法還是釜底抽薪,一勞永逸的解除掉這個威脅,使大西軍緊密團結在他的旗下,自然也就不需要再擔憂什麼陳文、鄭成功之類的家夥了。這是孫可望已經考慮好幾個月的事情了,差的其實隻是一個時機。

“此事就這麼定了,明日召姚誌卓前來。”

………………

第二,孫可望招來了姚誌卓,約定了明年大舉進攻湖廣以打通長江的軍事計劃,便算是定下了此事。

不過來的時候,姚誌卓等人也是準備順便覲見永曆子的,這件事情孫可望沒有理由阻攔,尤其是眼下還要指望著東南明軍和東南的抗清人士能夠幫助他在南直隸站穩腳跟的情況下,更是不可能阻止姚誌卓的覲見。

所幸安龍那裏從外到裏全是他的人馬和眼線,範應旭為安隆府知府,張應科為總理提塘官,這兩個人都是他的親信,另外如文安侯馬吉翔、司禮監掌印太監龐壽亦為之耳目。姚誌卓求見永曆子,子設宴,但是在那片裏裏外外的監視下也未敢些什麼,其實就算了也沒有,遠水解不了近渴,難道東南的那些東林黨嘴炮們還能遠隔數千裏把孫可望噴死嗎?

出了安龍,姚誌卓一行便帶著永曆的敕書、孫可望的劄付和檄文、大學士雷躍龍的五封回信和孫可望任命賀王盛為兵部侍郎的敕諭一道啟程回返江南。

不過姚誌卓等人離開了,永曆子以及朝臣們的表現也讓範應旭等人放鬆了些警惕。內閣輔大臣吳貞毓的家中,吳貞毓正在給翰林院孔目周官交代最後的一些事情。

由於去年六月起馬吉翔和龐壽徹底依附孫可望,兼風聞孫可望的親信任撰、方於宣等人已經開始為“永曆子禪位孫可望”一事造勢,去年年底,曾經拜托張恭彥觀察李定國、鄭成功和陳文這三支明軍實際情況的兵部武選司員外郎林青陽便啟程出,求見李定國,希望借李定國之手讓永曆朝廷擺脫孫可望的控製。

時隔半年,林青陽一去不複返,永曆子以及以內閣輔大臣吳貞毓為的朝臣們再也坐不住了,隻得借“南寧新近收複,需要重臣坐鎮”為由支開了馬吉翔,而此時借著孫可望的親信放鬆警惕,他們便決定讓周官秘密啟程前往李定**中。

“敕旨一定要收好,切不可讓人知曉。務必請西寧王回師,以解倒懸之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