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馬進寶衣衫盡除,口腔中也被塞進了核桃防止他咬舌自盡,眼下隻能出“嗚嗚”的聲音,即便是待宰的羔羊都比他要有範兒。
“祭品”已經擺好,待時辰已到,陳文便站起身來,開始行刑前的演講。
陳文此番的講演並非誦讀祭文,而是以著平日裏的白話向在場的士紳百姓講述出征衢州、生擒馬進寶的過程,內容比較簡短,就連那場清軍為求生存而引的內訌也被一句“誅”概括,反倒是在將戰事講述完畢才算是真正的開始。
“我知道,在場的諸君或許很奇怪,奇怪於我為什麼要選在這裏淩遲馬進寶這狗漢奸……”
馬進寶在金華府搶掠百姓的這筆賬已經沒辦法算清楚了,甚至是永遠都沒辦法徹底算清楚。行刑地點若是按照金華之屠來算的話,守軍最後的陣地東市或是朱大典殉國的火藥庫原址都是極好的選擇,但是最後陳文還是選擇了城南,甚至費力的清理了一大片廢墟才有了這個會場,所以在場的絕大多數人對此都感到不解,而陳文此刻正是要借著這份不解來將下麵的故事講下去。
“二十八年前,一個男嬰出生在諸君右側的那個已成廢墟的院裏。這個男孩子從就很聰明,也很刻苦,然而他家隻是一戶靠著在府城裏麵開食鋪謀生的戶人家,他的父母送他去開蒙已是支撐得頗為艱難,至於筆墨紙硯的消耗以及所需的書籍對於他們而言顯然不是能夠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個男孩子會在開蒙之後回到家中幫忙,或是在店鋪裏做個夥計,時日久了沒準還能成為賬房、掌櫃。若是運氣好一些,得了衙門中人的看重,或許做個吏員也並非不可能的事情。至於科場得意、獨占鼇頭之類的夢想,大概也隻能去指望他的兒子或是孫子了。”
在古代,讀書並非隻是有一位先生就夠了,就像後世除了學費以外,還需要交納書本費、器材費等費用,以及購買課外輔導書,甚至參加課外輔導班那般,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也同樣需要筆墨紙硯,同樣需要四書五經以及任何與科舉有關的書籍,參加文人之間的聚會來增廣知識和見聞,這些對於中產之家都是非常不輕的負擔,更何況隻是開食鋪的戶人家呢。
“可是即便如此,他的父母在這個孩子開蒙後也沒有選擇讓他放棄學業,而是將家中積蓄傾囊而出,甚至賣掉了祖上傳下來的那兩畝租種出去的薄田也要供他繼續讀書。”
“所幸的是,為這個孩子開蒙的先生很是看重於這個孩子的刻苦和勤奮,本著為國惜才的原則,這位先生不僅將自家的書籍免費借給這個孩子,還幫他找了一份幫人抄書的工作。這樣一來,既可以抄書賺錢貼補少許讀書所需的開支,還可以借著抄書的機會免費去讀那些平日裏很難接觸到的書籍。”
“就這樣,一連數年,這個孩子始終忙碌於讀書和抄書。直到崇禎九年,這個孩子在書塾的先生的舉薦下參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並且在縣試和府試連戰連捷,順利的得到了童生的功名。”
“年僅十三歲的童生,雖比起十二歲中舉的那位楊閣老要遜色不少,但是也並不妨礙他被當時的府城士紳們讚為神童。”
“隻不過,無論是童生還是神童都不足以改變他家的處境,為了能夠讓他得以堅持下去,他的起早貪黑的勞作,不僅僅是家中的食鋪,他的父親還另找了一份搬貨的體力活,而他的母親也拚命的給人家做女紅,短短數年間一雙眼睛就因為平日裏節省燈油錢導致視力大為減退,甚至想要看清楚丈許的物事都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