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薑雲閉關,子牙垂釣收一徒(2 / 3)

薑子牙便問樵夫:“你姓甚名誰?”,樵子說道:“吾姓武名吉,祖貫西岐”,薑子牙問道:“你方才聽吾姓名,為何大笑?”,武吉道:“你方才言號飛熊,故有此笑”,薑子牙道:“人各有號,何以為笑?”。

武吉道:“古之聖賢,當世無雙,胸藏萬斛珠璣,腹隱無邊錦繡,如風後、力牧、傅說之輩,方稱其號,似你也有此號,名不副實,故此笑吾時常見你伴綠柳而垂釣,別無營運,守株而待兔,無甚實才,為何亦稱道號?”

武吉言罷,卻將溪邊釣竿拿起,見線上隻掛著一針,卻沒有魚鉤,樵夫當即撫掌大笑不止,對子牙點頭歎道:“有智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你這釣竿為何不掛魚鉤?如此如何能有魚上鉤,吾傳你一法,將此針用火燒紅,打成鉤樣,掛上香餌,方是捕魚之法,似你這等,便是百年也無一魚到手,可見你愚拙,安得以飛熊為號!”

薑子牙立馬說道:“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夫在此,名雖垂釣,但意不在魚,吾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魚蝦設,隻釣王與侯,吾有詩為證:短杆長線守磻溪,這個機關那個知?隻釣當朝君與相,何嚐意在水中魚!”

武吉聽罷,大笑不止,說道:“你這老頭,也想做王侯!看你那個嘴臉不像王侯,到像個活猴!”,薑子牙也笑著道:“你看吾嘴臉不像王侯,吾看你的嘴臉也不怎麼好。”

武吉道:“吾嘴臉比你好些,吾雖樵夫,真比你快活,春看桃杏,夏玩荷紅,秋看**,冬賞梅鬆,自得其樂!”

薑子牙道:“吾看你臉上的氣色不怎麼好”,武吉道:“你看吾氣色怎的不好?”,薑子牙道:“你左眼青右眼紅,今日進城打死人”。

武吉聽罷,立馬斥責道:“吾和你閑談戲語,你為何毒口傷人?”,隨後,武吉挑起柴來,徑往西岐城中來賣,不覺行至南門,卻逢姬昌車駕往靈台,占驗災祥之兆,隨侍文武出城。

武吉挑著一擔柴往南門來,市井道窄,武吉隻是將柴換肩,不曾想撞到了附近一個人的腦袋上,就將其給打死了,兩邊人大叫道:“樵夫打死人了!”,當即就將他拿住,來見姬昌。

姬昌道:“此是何人?”,兩邊當即啟奏道:“王爺,這個樵夫不知何故,在街上打死了人”,姬昌當即在馬上問道:“那樵夫叫什麼名字?為何打死人?”

武吉立馬啟奏道:“小人乃是西岐良民,叫做武吉,因見大人駕臨,道路窄狹,將柴換肩,這才打死了人”,姬昌道:“武吉既打死了人,理當抵命”,隨即就在南門畫地為牢,豎木為吏,將武吉禁於此間,而後姬昌就往靈台去了。

此時,隻有在這西岐有畫地為牢這種事,因為姬昌善推演之術,禍福無差,因此犯人不敢逃匿,所以畫地為獄,百姓亦不敢逃去,要是這罪人逃了,姬昌推演一番,立馬就能算出其下落,到時候加倍問罪,因此西岐百姓皆奉公守法。

且說武吉被禁了三日,不得回家,想及自家老母無所依托,便放聲大哭,立馬吸引行人圍看,這時正好有散宜生經過南門,忽見武吉嚎啕大哭,立馬問道:“你就是前日打死人的吧,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為何大哭?”。

武吉說道:“小人不幸,逢遇冤家,誤將人打死,理當償命,安得埋怨,怎奈小人有母,七十有餘,小人無兄無弟,又無妻室,母老孤身,待吾死後,必定難以為生,子喪母亡,思之切骨,苦不堪言,小人不得已,放聲大哭,不知回避,有犯大夫,望祈恕罪!”

散宜生聽罷,便沉默了一會兒。想到,“若論武吉打死行人。非是鬥毆殺害人命,不過挑柴換肩。誤傷人命,自無償命之理”,當即,散宜生道:“武吉不必痛哭,吾這就去見主公,放你回去,辦你母親衣衾棺木、柴米養身之資,至於你。等到秋後以正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