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些年,母親做的吃食(3)(1 / 1)

青春心理課

母親會做的還有很多,隻是,隨著長大,吃到母親做的吃食的機會越來越少。去北方上大學後,每年隻有寒暑假的時候能回家。每次回來,母親都會仔仔細細地看我一番,完了說上一句“好像又瘦了”。之後在家的日子,便是變著法子給我做很多吃的,甚至每天睡覺前,都還會給我備下一些吃的當宵夜。畢業以後參加工作,平常難得回家,隻有過年的時候能在家呆上幾天,飯桌上便更是層層疊疊的盤碗,母親全然不顧我“吃不了這麼多,少做一些”的提議,終是樂此不疲的忙碌。

不在母親身邊的日子,除了偶爾在外麵吃,都是自己下廚。從懂事起,父母去田間勞作,我常常會跟著父母去田間幫忙,但通常過不了多久,就臉蛋通紅大汗淋漓。父母寵愛孩子,常常就此將我“趕”回家來。也許那時候有點“過意不去”的想法,我就在家裏幫著做點事。剛開始,是淘好米洗好菜等母親回來,後麵就照著母親平日的做法,做一些稍稍簡單的飯菜。依然記得母親吃到我第一次做的難以下咽的飯菜時,那欣慰笑容和讚許的眼神,從那以後,我便時常會向母親請教一些吃食的做法,廚藝便有了不少長進。到城裏後,每次母親來城裏玩,盡管很想吃到母親做的吃食,卻又不忍母親勞累,所以隻要有時間,我就自己下廚。每次看著母親吃著我做的飯菜,就又會想起以前,自己曾是那樣幸福地享受母親做的那種種吃食。

隻是,歲月並沒有留給我太多為母親做吃食的時間。母親離開,已經三年多了。每每捧碗拾箸,總會想起母親做的吃食來,記憶中那一直不曾消淡的香味,隱隱便又縈繞於口鼻之際。雖難再嚐,卻已足以慰藉我對母親的思念。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