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出這兩條線索後,麵對茫茫雪山,蕭遙心中略定。此時,他忽然想到自己之前逃往大理時一身狼狽,麵對的情況大抵也是如此,但後來卻還是順利找到了琅嬛福地,不由在心中暗道:“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此番挺進天山,我隻需盡人事,至於是否有收獲或者收獲如何,那也多想無益,倒不如安之若素地聽天命就是了。”想到這裏,他心中頓時為之一寬,馬鞭輕揚,*駿馬頓時長身人立,口中發出噅兒噅兒的叫聲,下一秒鍾,它已如離弦之箭向前縱出,隻留蹄下飛濺而起的花草獨自在空中起舞。
三日無話,蕭遙不緊不慢,曉行夜宿,已來到了最為靠近天山的一處大型市集,過了這市集,隻要再往前走百餘裏,便可深入天山,是天山牧民和外界溝通的唯一一個市場。蕭遙牽馬而行,走在其中,發現這裏不僅有西域回回、天山牧民、蒙古人,甚至還有中原商人,大理人等等,他們在這裏和睦相處,買賣通商,隻以金銀論價值,不以武力逞英雄,因此倒也自成一體,生活得十分融洽。他信步遊轉,發現這裏果然與眾不同,蒙哥賜予忽必烈的那些天山雪蓮、靈芝什麼的,本已屬於極品靈藥的行列,可跟這裏的一些大商鋪內的精品貨物一比,無論是年份還是個頭兒,卻又明顯差了好幾個檔次,而且這裏有的寶物,甚至有些連蒙哥的汗庭都不一定有,蕭遙遍閱此間,隻覺大開眼界。
而在他的刻意接觸和了解之下,也漸漸明白了天山本地的風土人情,以及牧民們的生活習慣。他們平常生活就在天山腳下,每天都要進山采藥,然後將采來的雪蓮、人參等珍稀的藥材拿到這處市集上來賣,換取其他的生活必需品。這些人世居於此,靠山吃山,祖祖輩輩就是這樣生活,從不曾有什麼改變,至於那些在外麵價值千金的寶物,在他們眼中卻不過隻是換取生計的籌碼,連金銀對他們來說也並非那麼緊要。而在他們眼中真正視若珍寶者,反倒是中原地區司空見慣的綾羅綢緞,以及糧食作物這些貧瘠落後的山區無法完美供應的東西。這樣的土著,正是在蕭遙的意識中理想的引路人。
買好了足以能夠打動牧民的各種棉衣、米麵、鐮鉤繩索等生活用品後,蕭遙便即啟程。為了掩人耳目,他並沒有直接在這市集中打探消息,而是打算等進山之後,再找到那些天山中的原住民,一點點地按著之前的想法來尋找傳說中的縹緲峰。他趕著一輛牛車進了山,車上堆滿了各種物資,而這些東西,將為蕭遙叩開靈鷲宮的大門鋪平道路。他沿著崎嶇的山路勾勾轉轉,兩日之後,才終於在一處絕壁之前,看到了一個正采集雪蓮的牧民。蕭遙等他采集完畢後,這才恭恭敬敬地上前搭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