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琳已經近十年不在江城,以琳上網查找照相館,沒想到十年前最火的那家快而美還在。隻是以琳沒找到任何聯係方式,隻能明天一早去碰運氣。
爺爺後天就要火化,所以明日必須將遺照落實好。第二日一早,以琳出發前往照相館,到了照相館還不到八點,等了好一會兒,工作人員才來開門。
好在照相館承接遺照業務,連相框都是現成的。隻是照片得送到上一級的地級市去打印,靠人工帶回,等遺照弄好,起碼得下午了。工作人員將美化好的電子版照片展示給以琳,技術確實是好,照片中的爺爺看起來風華正茂。
不止以琅夫婦在城裏辦事,父親和小姑夫也來了城裏,他們要將爺爺的存款取出來。之前還要辦死亡證明,這又牽涉到戶口所在地證明,得在社區,殯儀館,醫院,銀行之間來回跑,忙得兩人焦頭爛額。
中午,以琅夫婦,小姑夫,父親和以琳,在一家沙縣小吃隨意用了餐。
下午一點多,遺照終於到了以琳手上,相片裏的爺爺精神抖擻,以琳很是滿意。以琅夫婦的喪葬用品也買好了,父親也將爺爺存折裏的錢順利取出,一家人開車趕回月落塢。
親戚們看到爺爺的遺照,紛紛讚歎爺爺有官相,顯年輕。相對比之下,懸掛在牆上,奶奶的遺照就顯得敷衍了。奶奶身體健康時沒留下照片,後來一癱瘓就是八年,滿臉病容,人也抑鬱沒神采。
第二日是爺爺的追悼會,追悼完之後就要火化,讓人始料不及。以琳趕到殯儀館的時候,父母正在發白衣白帽,以及白色的桔梗花。二爺爺的兒子希軍,還是穿了雙拖鞋,雖然不太合禮數,好歹人來了。
姨夫騎著摩托車,也來參加爺爺的追悼會,這倒是以琳沒想到的。父親作為家屬代表,在台上致辭,那聲音如蚊子般大小,即使站在最前排的人也聽不清。
加上他一點都不標準的普通話,以琳竟是一句也沒聽清他在講什麼。這和之後的殯儀館領導致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上來致辭的是薑副所,對爺爺一生的功績做了大力的肯定。
緊接著是繞靈環節,眾親戚站成一排,由父親帶領著,圍繞著爺爺的水晶棺行禮。悲痛的哀樂放得很大聲,眾人難免又哭了一回,直到今日以琳才明白,古人的這些禮節自有它的道理,追悼會很有必要。
當年,姨夫家因為阿姨自殺的原因,沒有給阿姨舉行追悼會,隻是親戚們聚著吃了頓飯,那哀傷的感覺壓在以琳心中,直到幾年前才抒發出來。以琳本以為爺爺去世那日,自己已經流了足夠多的淚水,可沒想到今日聽到哀樂,心中釋放了更多自己都沒注意到的悲傷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