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根脊梁——千古第一聖至聖帝堯(2 / 3)

也可以說截止目前除了被人民稱為大救星的毛澤東外,帝堯仍是我輩多數凡人不可逾越的一座巔峰,帝堯以一個“公”字,成為中國曆史上永不墜落的太陽。雖然並不是所有比作太陽的人就是明君,比如也有個被百姓比作太陽的人領導人就是暴君,這個人就是夏桀,如《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湯誓》說:‘你這太陽啊,什麽時候毀滅呢?我寧肯與你一起毀滅!’也有比作偶爾冒出來的太陽的,比如文王,在《尚書.泰誓》中說道‘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於四方,於西土。’意思大意為‘文王像太陽或像月亮那樣突然眨眼照亮,其光照四方,尤其是西方。’可見太陽有毒日也有暖日,還有“閃日”。太陽雖普照萬物大公無私,因此“聖人”的真正內涵可不是太陽一意所能涵蓋的。雖然記錄於先秦典籍中的古代曆史人物浩如煙海,但帝堯以其文治武功成為曆代後人皆敬仰崇拜的古代帝王。僅僅是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各個學派泰鬥也多是仰慕讚歎吟詠之,成為我國古代曆史上當之無愧的聖人。如果你堅持還有很多聖人,那帝堯則是聖人中聖人——至聖。

帝堯,生卒年約公元前2300年左右,姬姓,名放勳,出生地為丹陵(今河北保定市順平縣蒲陽鎮西南)。他的父親是高辛氏帝嚳(俊),帝嚳初封於辛(今河南商丘高辛鎮),登帝位於毫(今河南偃師)。帝嚳生有四子,長曰鷙(次妃陬訾氏常儀生帝摯),次曰棄(元妃有邰氏薑嫄生後稷;周祖),三曰契(次妃有戎氏簡狄生契商祖),四曰堯(次妃陳酆氏慶都生帝堯)。帝堯的妻子:散宜氏女皇,帝堯的子女十二個:嫡子丹朱。又有庶子九人,二女:娥皇、女英。帝堯初封於陶,又封於唐(河北唐縣望都一帶),後接替帝摯執政,故有天下之號為陶唐,繼承天下後定國都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堯都區)考古佐證,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曾出土“堯”字陶扁壺、銅鈴。

帝堯被後代智者、聖者廣為褒讚,帝堯被敬鬼神而遠之的孔聖人讚為“天神”比作“太陽”,如《大戴禮》記載:宰我曰:“請問帝堯。”孔子曰:“高辛之子也,曰放勳,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豫”,帝堯時代被孔子稱讚為“大同世界”;

帝堯被集道名法三家思想為一身的尹文子(齊宣王時代)稱讚為“太平世界”《尹文子》中說,田駢(約公元前370—前291年齊國人今山東臨淄人,被列入道家)閱讀《尚書》時稱讚唐堯說:“唐堯時代真是太平盛世。”即田子讀書曰:“堯時太平。”

帝堯時代被道家二祖莊子稱為“欣欣向榮、四海升平”,在《莊子》中說:昔堯之治天下也,使天下之人欣欣焉有樂其性。又曰: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被名家鄧析子讚為“至聖”,鄧析子引用古詩讚歎堯舜:“堯、舜至聖,身如脯臘;桀、紂無道,肌膚三尺。”;

帝堯被墨家鼻祖墨子讚為“聖王”“聖人”。《墨子》中說:故昔也三代之聖王堯舜禹湯文武之兼愛之天下也,從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以為從其所愛而愛之,從其所利而利之,於是加其賞焉,使之處上位,立為天子以法也,名之曰‘聖人’,以此知其賞善之證。太公司馬遷同誌也在《史記》中比作比作“太陽”即“就之如日”。

可以說,在古代曆史上沒有那位曆史人物,能獲眾如此多的古代精英們去讚譽吟詠的,這讓帝堯成為曆史上唯一可令後世盜聖們汗顏的人。鄙人認為成為聖人要有大愛,而這大愛之本源就是大公無私的精神,即《呂氏春秋》中所論的“公”:昔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於公。嚐試觀於上誌,有得天下者眾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於公。故《鴻範》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偏無頗,遵王之義。無或作好,遵王之道。無或作惡,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呂氏春秋》又雲: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還說道“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