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國自殘之父屠子-國盜之八姒啟2(2 / 3)

之所以把《孟子》此篇全文摘錄,鄙人主要是想讓大家細讀之而不是斷章取義。在《孟子.萬章》這篇文中孟子是說明了四件事:一是在孟子當世時是貶帝禹及姒啟的社會輿論的,即有帝禹德衰而傳天下於不賢之子啟相關議論的;二是雖然孟子陳述了個姒啟承位的過程,但並沒有肯定的說姒啟為賢子,而是以“天意”說之;三是孟子認為是因為伯益輔佐帝禹年頭短,不得民心所以失去天下;四是孟子認為即便是伯益德配天地但也不能佐證伯益就可得天下,孟子認為伯益並沒有得到天子的舉薦,因此把伯益與伊尹、周公列為一類,而且還說如果那樣孔子他老人家就能當老大了!

對於司馬遷同誌及孟子先生關於姒啟的評論,鄙人都是不能苟同的。

先說《史記》之論,《史記?夏本紀》何謂“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姒啟賢能嗎?其與當時的治山治水有何貢獻?大禹治水幾年後啟子才出世;啟子賢嗎?以史籍考據之,伯益能文能武無論實業及著述上是姒啟都無法企及的。如論家教傳承姒啟更是無地自容,根據《竹書紀年》在伐武觀後,其子太康、仲康失國,庶子五人流落在外而作《五子之歌》。無論立身及教育子孫上姒啟都是個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