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狀之九、劉邦之自蛋孵雞家天下之法則流毒後世至甚。單就劉邦訂立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這條製度而言,其本身就是條“隻許州官防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無賴政策,說白了就是這天下隻能是我劉姓的窩,隻有我自己的蛋才能來孵我自己的雞,進而接著雞下蛋蛋孵、雞雞又下蛋蛋又孵雞。既彰顯劉邦的智慧,又恰恰點明了其私心私欲之深厚非常人所能及,為實現這個目的屠殺廢滅中原所有異姓王,其殘忍度更是曠古絕今。到劉邦去世的諸侯王根據《呂太後本紀》記載,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甲辰日,高祖逝於長樂宮,太子承襲帝號做了皇帝。當時高祖有八個兒子:長子劉肥是惠帝的異母兄,被封為齊王,其餘都是惠帝的弟弟,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被封為趙王,薄夫人的兒子劉恒被封為代王,其他妃嬪的兒子,劉恢被封為梁王,劉友被封為淮陽王,劉長被封為淮南王,劉建被封為燕王。高祖的弟弟劉交被封為楚王,高祖兄的兒子劉濞(bì,閉)被封為吳王。非劉氏的功臣鄱(pó,婆)君吳芮(ruì,銳)的兒子吳臣被封為長沙王。“白馬之盟”成為曆代開國帝王的標杆,為了排擠異己,造反與反造反的運動成為一個偽命題一直伴隨曆代封建王朝的發展,其根源則在英布與劉邦反目後的對話中直白點名,就是想當皇帝。《史記》記載前196年,劉邦征伐英布和英布陣前相望,遠遠地對英布說:“你何苦要造反呢?”英布說:“我想當皇帝阿!”劉邦大怒罵他,隨即兩軍大戰。劉邦之家天下法則如站在封建社會維護封建王朝的立場上無可厚非,但其思想卻給後世留下根深蒂固的惡習,是自己人可以升官發財死可以使生,不是自己人排擠打壓生可以使其死,進而影響了今日的官場的清濁以及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造成個別人官場上任人唯親,個別國有企業家族化腐化墮落勞民傷財,令國人無不憤慨痛詬,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最大障礙。比如原鐵道部長劉誌軍腐敗案。我們知道2013年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原鐵道部部長劉誌軍受賄、濫用職權案作出一審宣判,對劉誌軍以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其實劉誌軍有一個同父異母的胞弟劉誌祥,在其哥哥的庇佑下他曾先後任湖北省漢口火車站站長、武漢鐵路分局副局長,《人民日報》1998.08.26第12版)曾發表過篇龔金星同誌的文章,題為 ‘劉誌祥,百年老站新站長’,文中有這麼一句話“職工們說:‘劉誌祥是用他一身正氣為人、兩袖清風處事的人格魅力感染我們,激勵我們的。’正是如此,漢口車站上下一心迎來了經濟效益創百年之最的好光景……。但天要使其亡必先使其狂,終於在2006年劉誌祥因涉嫌故意傷害、貪汙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傳上了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他被指控夥同他人貪汙公款1227萬元,收受賄賂1439.8萬元,並有1000多萬元財;被指控於2002年雇凶殺人,雇凶手彭支紅、馮立海先修理後殺死了將要舉報劉誌祥的舉報人高鐵柱。但是由於在劉誌祥犯案審理期間劉誌軍擔任要職:2002.09——2003.03,劉誌軍任鐵道部黨組書記、副部長。2003.03——2011.02,劉誌軍任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最後在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受審,後被判死緩。據武漢鐵路局職工反映:劉誌祥先被判死緩後,還沒到幾年迅速從死緩改為無期,再從無期改為有期。2009年4月間,劉誌祥從最先羈押他的襄樊襄北農場改到條件更好的武漢大軍山監獄自辦的玻璃廠。而在玻璃廠期間,劉誌祥也就是種種花草,在監獄中還能享受到五菜一湯的待遇。在牢裏,劉誌祥甚至還能使用手機,通過他以前擔任武漢鐵路局副局長的關係為別人介紹鐵路工程。“實質上,這些都是繼續利用他跟劉誌軍的兄弟關係。”該職工說。於此同時對於利益集中的企業迅速造就了一批對應的院校,成為個別利益維護者其子孫後代接班世襲的孵化器:如部分電力係統子女分電力——各地電力大學是個孵化器,部分郵政係統子弟分郵政——各地郵電學院是孵化器,部分鐵路子女分鐵路——各地鐵道學院是個孵化器、部分醫療係統子女分醫院——各類醫學院校是孵化器,老子華佗兒神醫。部分部隊領導子女——各地軍校是孵化器,部分官僚子弟各類野雞大學——都是孵化器。近親繁殖其禍患甚至延至管理靈活市場適應能力強的家族企業之發展,如果漢朝是個大企業的話,各地的分公司經理都是他的子女後人。當創業者的父親撒手西去,當百無一是的兒子掌舵接班後,嘩啦啦大廈頃刻倒塌。
白馬之盟在漢高祖本紀裏沒有記載,但在《史記呂太後本紀》、《漢書王陵列傳》等都有提及,依據情理推測,時間應該不僅僅在劉邦平定天下分封完異性諸侯王後,而更應該是某個關鍵點,鄙人認為應是在劉邦突襲廢楚王韓信為淮陰侯並開始封劉時訂立的,為保護劉家天下才殺馬為盟的。
白馬之盟的原話是什麼?史籍裏一共有三種說法:一是《史記》中王陵所說:“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二是《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中記載的「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訖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時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於是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再次就是《漢書》【外戚恩澤侯表第六】:漢興,外戚與定天下,侯者二人。故誓曰:「非劉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三者對比意思或延展或細化但對“非劉氏而王”總的意思是明確的。
白馬盟在那年?這時有沒有異姓王?但是“非劉氏而王”是這個盟誓的前提,應該是有劉姓封王之後,因為當公元前201年正月劉邦被諸侯大臣們推舉登上帝位時劉邦還沒來得及封同姓為王,這時分封的異姓王有韓信:封韓信為楚王,建都下邳。封建成侯彭越為梁王,建都定陶。原韓王信仍舊為韓王,建都陽翟。改封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建都臨湘。番君的部將梅鋗有功勞,曾經隨漢軍進入武關,所以皇帝感激番君。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趙王張敖封號都不改變。
高祖是什麼時候開始封劉氏為王的?應該是在公元前201年。前201年借雲夢之遊捉楚王韓信廢為淮陰侯,同時封將軍劉賈屢次立功,就封他為荊王,統治淮水以東。又封他的弟弟劉交為楚王統治淮水以西。封皇子劉肥為齊王,統轄七十多座城,老百姓凡是能說齊國話的都屬於齊國。高祖於是評定功績,進行封賞,與各列侯剖開刻有封侯字樣的符節,一半留在朝廷,一半交給受封者,以做憑證。根據《史記高祖本紀》、《史記荊燕世家》漢王六年春天,漢王陳會見諸侯,廢黜楚王韓信,並把他囚禁起來,他的領地被分為兩國。這時候,高祖的兒子年幼,兄弟少,又沒有賢才,想封同姓家族的人為王來鎮撫天下,於是就下詔令說:“將軍劉賈有戰功,應挑劉氏弟子中可以封王的人。”群臣都說:“應立劉賈為荊王,統轄淮東五十二座城;高祖的弟弟劉交立為楚王,統轄西三十六座城。”劉邦於是就立自己的兒子劉肥為齊王。至此才開始封劉氏兄弟為王。
篇尾論“窩裏鬥”
中國人喜歡窩裏鬥,究其根源就是家天下從中作祟,小家庭內窩裏鬥是為了爭奪小家,夫妻反目、兄弟反目、子女父母反目。放到一個公司、一個國家間就是對家長即掌控權的爭奪,手段無所不用。
在權力和利益麵前,人可以無限製的劃圈子占隊伍,就秦末漢初而論,開始諸侯們聯合起來跟秦鬥,把秦滅後諸侯們又開始窩裏鬥,漢朝一統天下又後跟功臣異姓王窩裏鬥,接著又是娘家人婆家人呂姓、劉姓窩裏鬥,緊接著就是劉姓自己人窩裏鬥來個‘七王之亂’。這一如國內某些民營企業,其在初創期幾個股東同心同德共謀發展,因此度過重重困難發展壯大了起來,但到了企業成熟期某個人謀些人為爭奪頭把交椅卻打得頭破血流,好的商量著分家各過,老窩還能在某個領導下接著發展,壞的結果大家一同毀滅企業逐漸消亡,可以說中國企業無法擺脫也從未遠離家族企業的影子。
前兩年當王老吉和加多寶分家後,其市場競爭達到了水深火熱的程度,市場人員居然能像港台片中的黑社會團夥那樣,為了爭地盤大打出手頭破血流,成為企業現實版的江湖鬥。不僅國人喜歡在國內鬥還喜歡在國外鬥,前幾日我遇到了個大學同學,他在非洲剛果金作化工產品貿易,在當地開了個商店,他說在剛果金做生意的中國人很多,但大家很少往來,甚至相互提防怕對方擠兌自己生意,因此很少串門聯絡,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你如果貿然去鄰近不遠的店串門,人家會以為你在竊取其商業機密甚至會報警讓人來抓你。真實同行是冤家,簡單的講現在的中國人就是太講個利益,發展到對個人利益的極端維護。
篇尾一闋戲劉季:群雄逐鹿棄德義,喪盡德維數劉季,屠功殺異盟白馬,難擋‘呂’姓唱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