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2年葡萄事兒一桶彙(2 / 2)

有人質疑,這會不會又是一出“掛羊頭,買狗肉”的劇目開始,即打著法國列級莊的名字,貼牌銷售國內一般品質葡萄酒。對於消費者這一擔心,波爾多特級酒莊聯合會主席凱希維(Sylvie Cazes)女士說:“這樣生產的葡萄酒原產地不能標注為法國,不能稱為法國葡萄酒。如果發現這種情況,將撤銷其酒牌。”其實,從中世紀以來,就有英國、北歐和日本等國投資者購買波爾多的酒莊,現在是中國人。被出售的酒莊,有的因為經營困難,有些則是因為繼承問題。而中國投資者的收購解決了這些問題,對酒莊來說是一件好事。

老羅撤出《葡萄酒倡導家》雜誌

羅伯特·帕克這一名字,對於葡萄酒愛好者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但近日他的名字卻不像往常和葡萄酒息息相關,而是變成了和一本雜誌名字聯係在一起,頻頻出現。2012年12月10日,帕克以1500萬美元將雜誌股權轉讓給新加坡投資人。葡萄酒大師羅伯特·帕克卸任《葡萄酒倡導家》雜誌主編職位,並聘請3位亞洲投資人在新加坡開設辦事處。帕克在給雜誌訂閱用戶的郵件中確認了交易信息,但未透露新投資人持有多少股份,以及投入了多少資金。帕克在郵件中寫道,公司總部仍設在馬裏蘭,新加坡辦事處將由帕克撰稿人、葡萄酒大師麗莎(Lisa Perrotti-Brown MW)擔任,她目前是《葡萄酒倡導家》雜誌執行主編。

有報道稱,羅伯特·帕克撤出《葡萄酒倡導家》是為了麵子。一直以來,《葡萄酒倡導家》雜誌總是不斷指責諸如《品醇客》等雜誌刊登廣告的做法。人事變動後,雜誌方表示,這一決策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亞洲國家的新興市場,而有報道稱這一說法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葡萄酒倡導家》進行人事變動是為了開展廣告業務,而這一巨大變動,無疑與過去決策大相徑庭,有點自相矛盾的意思在其中。所以,為了不被輿論抨擊,雜誌才拋出了人事變動這一大新聞,來弱化自己經營方式的局麵扭轉,而引發大眾反感的可能性。有人說,既然要登廣告,何不大大方方的登,畢竟媒體運營方式依靠廣告來維持,是大家早已能接受的模式。雜誌所宣揚的,刊登廣告也隻選擇非葡萄酒行業廣告合作,這種欲蓋彌彰的方式,大可不必。隻要內容上保持高質量,葡萄酒愛好者還是願意買老羅的賬的,反倒是他的離去,讓人們多了一番惆悵。

全球葡萄酒主要產區欠收

13年葡萄酒供給將出現缺口

一則報道稱:“由於從法國到阿根廷的主要生產國葡萄受災,預計2012年全球葡萄酒產量將創37年來最低,從上年的2.64億百升降至2.48億百升,至少為1975年以來最低產量。”這讓葡萄酒愛好者們揪心。麵對近年來節節攀升的葡萄酒價格,惡劣天氣造成的葡萄酒產量下降,無疑會造成葡萄酒價格的再次攀高。

但對於諸多新興國家來說,這一狀況給他們帶來了機會。如果中國的酒莊能穩住其增長速度,更多地關注於提升酒品酒質,也許在這樣一個供應低迷的大環境下,能夠把握機遇,成為殺入世界精品葡萄酒舞台,參與激烈競爭的一匹黑馬。

也有人認為,壞的年份給了釀酒師機會。在好的年份裏,釀酒師難免縮手縮腳,不敢采取有個性的釀造方式,生怕自己在如此好的年份裏,釀造出的酒不如人意而被人恥笑。而差的年份,大家普遍期待降低,用一般的葡萄釀製不錯的葡萄酒,更容易名聲大噪。所以,好年份、壞年份,這隻是一種懶惰的評價方式,過於簡單,可能會有失偏頗。對於消費者來說,大可不必產生過多擔憂,隻需持有一顆觀望的平常心,一起期待釀酒師的傑作和其他產區努足了勁的表現,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