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約撩起喜服,蹲到孟老爺旁邊,把一盤剛好一口一個的芸豆糕遞到孟老爺麵前:“一整都沒怎麼吃東西,快吃點吧,待會兒還有人灌你酒呢。你放心,明兒一大清早,我保準你還能在飯桌上見著我。”
孟老爺:閨女不懂我,這怎麼能一樣呢!
待到王醴在門外吟誦催妝詩,孟老爺整個人分作兩半,一半想叫人出去把王醴打死,一半是想好好拜托王醴對他閨女好一點。旁邊管家“吉時到了”,孟老爺遲疑片刻,命人將大門打開,迎親的人盡數頂著笑臉進來,孟老爺當著人從不給王醴臉色,隻照著規矩為難為難,然後才命人去請孟約出來。
依禮拜別高堂,便是吹吹打打繞長平裏與長康裏兩條街打個圓然後入泛園,泛園裏,處處披紅,連門前的老樹上都墜著紅綢攢成的繡球花。仔細看,布置還真有點像孟約在《清平令》裏呈現過的婚禮場景。不僅有紅綢還有各色鮮花,或束成球狀擺放,或結成花瀑垂掛,真可謂如夢似幻。
春日多花,尤其是三月間,什麼花都在開放,用得最多的是月季,紅的粉的黃的,應時下人不尚白的風俗,並沒有白色的花。孟約的視線經由透花綾看向園子裏時,不感動,那是不可能的,更多的卻是——矮油,我的師兄果然被我的《慕春令》給教壞了,都知道什麼時候該向大家秀恩愛撒狗糧啦。
一個美術生,饒是孟約這樣半路出家,又半路回家的,也被眼前不勝收的美景摧動心肝。這如夢幻一般的布置,讓孟約即使身披喜服而不是白紗,亦有種在現代舉行婚禮的感覺,還得是嫁了個高門子弟呢,不然哪會有這樣的場景。
因王醴並無高堂可拜,隻得請了牌位出來,由呂擷英和盧昆閬上座,由王家族老陪座,將這一拜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的大禮給全過去。隨著一聲“送入洞房”,孟約被王醴牽著繞過重重花瀑,沿著回廊,進入起居院落。
院落還被王醴改了名,再不是從前那清清冷冷的名字,而叫——長味居。
孟約:是活得有滋有味,還是吃得有滋有味?
孟約並不知道,王醴早上個月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是——相顧風光好,年年此味長。然後就有了長味居,世上風光,有情滋味,合該並肩攜手用一生慢慢去品嚐,直到青絲染了霜,再來底是甚個滋味。
不解風情的孟年年:“師兄,你題匾的時候是餓了嗎?”
王醴:……
自己要娶的,再不解風情也隻能認下來。
劇場:
曆史課上
教授:同學們,下麵我們來講古人怎麼在不見麵的情況下傳遞情意。
同學甲:沒手機沒網絡,我倒想看看他們能怎麼玩出花兒來。
同學乙:樓上,你錯了,古人是沒手機沒網絡,但是人家技能樹上點亮的技能,哪一項都能用來撩妹R撩漢。
教授:看樣子你們很了解嘛,哪個同學來。
同學丙:能見麵談情時談情,不能見麵談情時彈琴,具體參看《孟夫人傳》。
同學丁:都是永遠十八歲的少女孟年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