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近水樓台,也失明月(2 / 2)

幾欲張口,可看到孟約,舊有的顧慮仍然還存在。也許是因為心中的歡喜太多,才會這樣顧慮重重,但又因知道再不張口,近水樓台也能失明月。王醴破釜沉舟般將欲開口時,盧昆閬夾著本書從外邊回來,一邊走一邊喊:“可熱壞我了,有涼麵沒有,太學夏日的飯食,沒一樣好下口的。重崖在啊,下午休沐呐,這樣的,快到放夏假了罷,內閣今年怎麼安排的你知不知道?”

王醴:……

“因有戰事,今年銷了夏假。”

每年夏假冬假,依衙門不同,各十至二十不等,太學這樣的“衙門”素是論月的。像盧昆閬,往年冬假還好,夏假非休足兩個月不可。一聽銷了夏假,盧昆閬先是歎一聲,然後問王醴:“怎麼忽然戰局就亂起來?”

王醴深知,同盧昆閬講解戰局為什麼忽然亂起來,需要解至少幾,盧昆閬太過醉心學術,連太學授講都純粹是看心情,甚少關心海外戰局。現在的戰局要講,就得從諸國之間日益激烈的矛盾,和矛盾的具體起因講起,哪是一兩能清楚的事。

大明對外的策略一直是遠交近攻,而且是隻跟強國打交道,落後一些的不是成為殖民地,就是稱臣納貢。顯然,強國不是一個兩個,有交好的必然就有不交好的,甚至是有矛盾的。

“現在夷人分作協約國與同盟國兩派,本來兩方都在爭取我朝加入,陛下與內閣傾向協約國,但上個月戰局有變,陛下與內閣商談後,決定加入同盟國陣營。”

孟約:等等,一戰的勝利方不是協約國嗎,怎麼加入的同盟國?

時間線有點不大對,在正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十九世紀,也沒中國什麼事。但在《三醮》裏不僅提前到十七世紀,大明加入了同盟國陣營,成為最終的勝利國。真……不知道正史和世界怎麼相互修正的,孟約有點不太懂其中的因果邏輯。

她學美術史的,美術史和人類的興衰息息相幹,所以孟約還是了解一點近現代史的。因而她現在腦子裏,滿是那些血淋淋的數字,曆時4年,0多個國家,15億人卷入戰爭,傷亡000萬。

平均到每個國家,差不多百萬傷亡。

PS:四格漫畫內容純屬原創,捧臉蛋,星星眼,如果有大手肯畫給我看就好啦~

PPS:我也沒想到有一會寫一戰!

普及一下,一戰沒有正義方,但勝利方是協約國,據我學曆史的朋友,如果提前兩百年,以我寫的這個架空的明朝的實力,那是加入誰誰就能贏的“關鍵先生”。另外據他,同盟國本來差點就贏了,是美帝加入,流感橫行,導致同盟國最終成失敗方。

一戰提前兩百年,奧匈帝國在最強盛的時候,再加上因為穿越者太祖幾乎無敵的大明,反倒是德國,提前兩百年,應該不會有德國什麼事,那時候人家才經曆過三十年戰爭,損失了六成人口,拿什麼參加虛構的“十六國之戰”。

之於這邏輯通不通……不通你們也別罵我,這波節奏是學曆史的朋友帶的。

近代史我很渣的,因不是重要劇情,所以……他得簡單,我聽得簡單,若有疏漏,邏輯不通,誠請指正,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