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如此不解人意,在生活中處處與親身父母唱反調,她究竟意欲何為?這個疙瘩在許霞娣的心中越積越重,幾乎令她窒息。
2011年12月底一個周末的晚上,許霞娣把小娟接回家吃晚飯,可小娟半碗沒吃完就擱下了筷子。“寶貝你哪裏不舒服?是不是又想回懷遠了?實話告訴你,從今天起斷了這個念頭,想都不要想!”
生母的話猶如當頭一棒,把小娟嚇得哇的一聲哭了。良久,許霞娣緩和語氣柔聲問她:“對不起寶貝,你實話告訴媽媽,你現在究竟想怎麼樣,媽媽尊重你的選擇。”
小娟沒好氣地回她:“你們不是有錢嗎,我回來就是花錢的。”許霞娣怔住了:“好女兒,我們不吵,媽媽對你怎樣你能看出來,你就說句真心話,讓媽媽也好過些。”
“你們對我是非常好,讓我大開了眼界。可我弟弟3個月大時,他媽媽就走了,是我把他帶大的。我放學聽到他喊聲姐姐,那就是我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你們能理解我以前的生活嗎?”
看到女兒小小年紀竟流露出天然的母性,一股酸澀湧上許霞娣的心頭:“你是個稱職的好姐姐,可是你要知道,你隻有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早日成材,將來有了好工作才能給弟弟和養父帶來慰籍和好處。反之,如果弟弟拖累你在鄉下吃苦一事無成,你能拿什麼善待他們?!”
豈料,許霞娣這個崇高而偉大的人生命題卻讓這個童心未泯追求簡單快樂的小女孩實在無法理解,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小娟突然撲通一聲跪在她麵前,“媽媽,弟弟太小了,他非常需要我,我不在家他一定很傷心。求求你讓我回去吧,將來我把他帶大了,會騰出時間來陪你們。”
女兒已經像個“準母親”,對弟弟的無限深情已發展到甘願犧牲普通人夢寐以求的大好“發展”機會,許霞娣實在無法理解女兒淳樸的情感,但女兒的話著實讓她感到心酸和震撼。看著親生女兒跪在自己的麵前,許霞娣的心生疼生疼的。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她討好女兒說:“寶貝,你也可以叫弟弟妹妹都來我們這裏生活,我請保姆請家教給你們一流的生活和教育。”
“弟弟妹妹是蔣爸爸的命根子,他絕對不會讓他們來的。”至此,許霞娣索性攤牌:“那你到底怎麼想?要真想回去,天下父母心肯定能如你願!隻要你覺得幸福,我就給你辦到!”“那好,我就說心裏話,我非常想回到懷遠老家。”女兒脫口而出不假思索的回答,再次讓許霞娣心如刀割,悲涼無助湧漾全身。她知道,女兒已經留不住了……
小娟畢竟是自己身上掉的一塊肉,擔心孩子被憋悶壞了,萬般無奈之下,許霞娣和丈夫商量後決定:送小娟回去。
按理說小娟選擇留下來陪養父,蔣全發應該感到很愜意,可他卻一點也樂不起來,反而感到有種莫名的不安整天籠罩在身上,“現在父老鄉親和親戚朋友們眾口一詞地認為,小娟隻有去上海才能奔個好前程,如果一直拖在家,窮山惡水會連累耽誤了她,那樣我豈不是在造孽?也對不起小娟死去的養母。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我會開導她,讓孩子慢慢改變想法。”
而今遠在上海的許霞娣還沒從情感漩渦中走出來,每天晚上要靠安眠藥入睡。就在她考慮是否在懷遠為女兒買套房子請個保姆改善生活的當兒,今年2月中旬,加拿大移民局給她來函,通知她帶女兒去加國麵試,麵試一旦過關即可移民定居加拿大。令許霞娣實在想不通的是,就在她為女兒苦心積慮構思“上等人”的人生宏偉藍圖時,女兒卻毅然決然放棄大好的機遇回到貧苦農村吃苦,這個選擇實在讓她感到荒唐至極,無法理喻。也許,成年人喜歡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卻不懂怎樣才能使孩子真正快樂。不過,經曆了這些波折,許霞娣現在也想通了,那就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跟孩子的溝通急也急不來,尋回丟棄了13年的母女情需要時間來慢慢培養。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責編/畢春暉
E-mail: [email protected]
微博網址: http://weibo.com/bch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