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終)(1 / 3)

周英慧和李秀梅兩人都在省城裏,請了一個人給她們協助做生活,也是要先熟悉熟悉,今後有了寶寶後,得有人護理,如今先熟悉這今後才會更好地相處。楊秀峰過來,完全是過來安慰她們的,見到了楊秀峰兩女心裏也就滿意。晚上楊秀峰還要離開,對於兩人說來,楊秀峰到省裏能夠擠出時間來看她們就已經很知足,如今楊秀峰在工作上的忙碌,從她們的角度理解那是很忙的。

吃過晚飯,又磨蹭一陣才離開,與徐燕萍到另一個房子裏見麵已經快半夜了,不用多說廢話,先好好地愛一回。

直到第二年的春後,算起來楊秀峰到南方市已經有三年,給任命為市長也有兩年多。這兩三年裏,變化最大的就是南方市經濟建設工作,到如今開始有了些效果。另一個見效果的,就是高等級公路再過一個月可以全程貫通,貫通之後,南方市的經濟發展也就完全放開了,進入高速的發展期。

另一方麵,連接柳市的那條高速路政處在全麵施工期,按算要過兩三年才會投入使用。張正新之前在主抓高等級公路的建設,如今即將竣工,對他說來也是一個不小的工作成績。在高等級公路的項目上,其實還留下不少的問題,之前,肖建海在招標中撈取了不少的利益,對於競標者一方說來也是能夠承受的範圍,但有些還沒有完全支付出去,本要等到竣工後,市裏和省裏將資金兌現了後,才會給肖建海進行支付的。

如今,卻有了些問題,主要是肖建海這兩三年來在市裏的地位日複一日地低落,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沒有給競標方有任何實質性的關照,張正新等人在質量檢查上非常嚴,使得競標方沒有節省出餘利來。這時,要讓競標方將之前答應的利益再進行支付,肖建海雖說做了些暗示,但這些老板都在左右支吾著不肯兌現。肖建海依舊是南方市的市委書記,隻是在大家眼中卻沒有一個市委書記應有的地位了。

肖建海不能夠直接說,卻在電話裏要那些老板一起坐坐,南方市的建設工程量很多,除開高等級公路之外,還有大量的基礎建設,樓群建築等都需要這些公司來做,肖建海對此還覺得有些吸引力的,邀請公司的負責人坐坐,商談高等級公路工程完工後接下去的合作,確實是有必要的,但對肖建海說來,卻不是優勢資源了。

有這段時間的磨合,肖建海如今見見適應了一個人在南方市進行工作,也適應了與人打交道,甚至,都開始適應了和黃齊在工作上的交流。但他在市裏也就是一個帶著市委書記的帽子的一把手而已,實權上楊秀峰沒有吞占他的空間,但下麵的人對他卻隻有表麵的那點尊重,工作上再也不會到他那裏彙報與請示。反而是楊秀峰在下麵的人裏對彙報工作涉及到市委一方的事情,都讓他們到肖建海那裏去彙報,對市委的工作從沒有多說一句話,更不會進行表態。

下麵的人雖說知道楊秀峰的意思,可在彙報工作上,還是要將市委的工作先到她這邊說一邊,挨了罵,心裏卻是高興的。如今,在市裏給市長罵,那都是一種站位的表現了。站在市長一方的人,給罵了那說明真的是給市長刊載眼裏,說明自己的工作在深圳心裏還有不錯的評價。

當然,龍昭華、宋湘等人事不會給罵的,他們沒有必要先將要彙報的工作到楊秀峰這邊陳述一番再去見肖建海,直接給肖建海彙報就是了。這對南方市的領導曾說來,像這幾個人灑脫的可都是在那個層次之後才有的。

肖建海知道這些事情,也知道絕大多數的幹部在彙報工作前先到省政府去見楊秀峰,就算沒有見到楊秀峰,也會見見何磊,將自己要彙報的工作交待過了才到市委見他這個書記的。心裏縱然恨,確實沒有辦法,省裏對楊秀峰的支持力度不是他能夠相抗的,而楊秀峰在市裏確實沒有對他進行擠壓,更不會對市委的工作進行幹預。讓他到省裏哭訴都說不出話來,但在市裏要是想隨意動一個人,確實是無法做到。市裏的幹部都是有製度約束的,調整也會有相應的辦法來先進行評估,之後公選。得出的人選不用說,都會是站在楊秀峰那邊的人。有了一些例子之後,肖建海也不想再折騰,人事權給製度淡化後,操作的機會沒有了,自然就少了那種向心力,知道自己在市裏的情況是怎麼樣的糟糕。

當然,如果將周滔或騰雲這兩人給換了,換成是趙弘坤,在市裏的人事問題上就算有再好再完善的製度,也都會按照肖建海的意思來進行運作了。可省裏不會同意他的意見,不會支持他做這樣的調整,才是他最為悲哀的。

南方市的春季雨水較多,對於修路說來確實是不利的,但高等級公路目前都是掃尾工程,主要是綠化和設立一些標牌。對於一直在趕工期的故事說來這樣的天氣也會抓緊了,將路交付使用的日子定下來,在一個月前楊秀峰就到省裏進行溝通,在揭牌停車儀式上,自然會搞得隆重,讓影響力擴散出去,對南方市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進一步展示南方市的經濟發展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幾會體現了省裏市裏的決策人物的能力和政績,也通過市裏經濟實力的展示,讓外界更多地了解南方市,進而對腦梗死有著足夠的信任,到南方市來找商機,共同建設好南方市。

在這方麵,省裏給了大量的支持,將一切可能用到的資源都用來對這條路和這條路修通之後對南方市的命脈關係。而沿海省那邊也做出一定的反響,南方市和沿海省接通之後,對與沿海省的經濟促進作用也不小,他們在修路上沒有出多少力,這時也不會吝嗇一些財力人力來進行宣傳。

用一個月來準備這個慶典,對柳省說來時間上很充裕準備工作已經是很周密了,臨近的慶典的前三天,張正新專程就這一工作給楊秀峰進行彙報,彙報將市裏怎麼做,省裏有哪些安排,慶典之後有哪些追蹤的宣傳,和對南方市經濟發展在通路前後進行了比較的宣傳。讓更多的時間用不他的點來吸引住外麵的人來關注南方市。

要說之前的兩三年裏,南方市是在打基礎的內練功夫,如今卻是要向外張揚,展示自己的魅力來吸引客人過來參與南方市的接下來的建設。唯有更多的人都過來找商機,南方市的經濟發展才會有更強的後勁。

聽了張正新的工作彙報後,楊秀峰確實覺得如今在南方市的工作思路和最初他到這裏時,那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雖說,南方市的大多數領導、幹部都還沒有變化,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卻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楊秀峰不會將這些變化都歸結在自己的努力上,而是省裏有了好的工作大方向大環境,才會讓南方市有這樣的改變也才有在行業的發展奇跡。

彙報之後,楊秀峰提到高速路那邊的宣傳也要有及結合起來,雖說高速路或許在三年之後才會見效,但經濟發展不是短時間的問題,而是一個較為漫長的,有規劃的行為,讓人們看到柳省在未來五年或十年裏的發展情況,會讓人有更多的信心。

這一個月,對肖建海說來是一種煎熬。煎熬的主要因素是之前競標方遺留的一些利益還沒有歸口,對某一家說來數額不大,但總和起來卻是很不小的。可他在這一個月裏,宴請了大部分的人,這些人也都沒有正式地應答,對遺留下的那些好處費要怎麼樣處理。

周勇那邊交工事件早些,而且之前就沒有留下多少,和肖建海訴苦之後,再說他在高速路那邊又接了標的,已經和肖建海交割清楚。明確地表示遺留下的那點數額不會給肖建海,肖建海也不很放在心上。但其他人雖做了工作,卻沒有表示,估計大家都要賴掉之前答應的好處費。

對今後說來這樣的情勢非常地不利,今後沒有錢花不說,日後這些人在市裏做工程,還會將他這個市委書記放在眼下?這樣的情況能夠想象得到的。但在高等級公路上,肖建海雖說的主要管理之一,但在實際的運作上,卻不能夠給競標方提供什麼,更不能在質量等實質性的問題上有任何幫助。

這一點,肖建海自己也是知道的。對於競標方簽欠的那些,他也無法赤果果地說出來要。自己做的工作少,或者說根本就無法發揮什麼作用,對肖建海說來確實沒有多少臉麵。

心裏又不甘,甚至將趙弘坤也從省裏約過來,之前很多的事情都是趙弘坤出麵做的,如今他到省裏水利局,也是有著實權,這些搞建築的,自然不會去得罪這樣一個副廳長。但趙弘坤心裏也知道,這事還真不好直接參與過來,隻好在電話裏幫老領導說說,至於有多少作用,也不能完全指望了。

南方市如今處於經濟建設高速發展期,按說肖建海等人想撈錢是機會遍地都是,可偏偏卻給楊秀峰用所謂的製度給製約住,有力氣也沒地方使。

雖說做了工作後,那些公司的人都用不同的借口回避這一事情,肖建海到鄰近通車慶典之際,也隻好放棄。對他說來,一直都在奢望著高等級公路完工後有一筆大收入,卻就這樣給泡湯了,心裏的苦悶沒地方去說。對趙弘坤在這件事情上出力不足,心裏雖說有些看法,過兩天也想通了。

高等級公路全線貫通的儀式做得轟轟烈烈,柳省和南方市借這樣的機會宣傳自家也達到了目的。商家的嗅覺總是靈敏度,那裏有利益和機會,總不會錯過。南方市如今交通貫通沿海省和柳省,又是沿海省和大西部的結合點與中轉站,這樣的先天地利,很多人也都看得清楚。

在這樣的宣傳裏,沈贄在昌水縣所開發的旅遊項目也正式對外進行宣傳經營,商家的宣傳和地方的政府的宣傳還是有所不同,但是否卻相互呼應,市裏和省裏當然樂意見到這樣的結果。商家在宣傳自己的同時,也將市裏的情況進行宣傳,市裏肯定要進行必要的配合。沈贄也親臨昌水縣,帶來不少的朋友,宋湘等人知道這樣的機會吧可錯過,縣裏對此作了專門的接待,也借此對昌水縣進行宣傳。

如今的昌水縣不僅是有釩礦,更主要的是處於和沿海省的位子上,華興天下集團在昌水縣的投入可不少,而帶動的產業都駐紮在縣裏,經濟實力厚實,潛力大。到實地考察之後的商家自然會體會到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對她們說來有商機,不是聽宣傳就能夠定決策的。宋湘等人如今也不心急,有這樣的優勢之後,在選擇進入縣裏的項目也是有一定條件的。

對於南方市而言,高等級公路貫通之後,就相當於一個人在水裏遊泳,此時在將外套解除,留下緊身的衣料,能夠盡情地不受什麼約束地暢遊起來。經濟建設上的產能才到真正開始釋放的時候,這樣的發展真可用日新月異來描述。

華興天下集團此前的規劃,進過這些年的建設和準備,也都將基礎給打紮實了。交通障礙解決後,運轉起來也就達到滿負載的程度。

楊秀峰開始時間有些緊張,心裏擔心著,交通障礙解決之後,經濟發展的過程會不會出現不適應地紊亂。這樣的過程估計會有,連省裏也都在密切地關注著,一旦有這樣的跡象,當即會采取必要的手段裏進行調整和限製。但知道半年後,之間偶爾雖有小小的風波,總算都在可控範圍裏,更多地體現了之前紮實準備工作的優勢,那種承受力之大完全得力於之前對全市幹部職工在素質上和思想觀念上的改變。

另外這兩三年也培養出一大批可承擔擔子的中高層領導,在這一眼花繚亂的變遷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到這一年秋季,楊秀峰覺得南方市的發展速度雖快,卻已經步入那種軌道上,自己作為決策的人,反而更加輕鬆了。入秋後,南方市的幹部隊伍沒有什麼改變,即使是微調,也都是在製度和需要的前提下進行的,這樣的穩定,對人心的穩定是一個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