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裏風波(1 / 3)

省裏的波動跡象並不明顯,知道兩個月後,都一直維持著表麵的穩定。

兩個月之後,京城對柳省報請的省內高速路互聯網工程項目做了批複,國家會對整個項目資金的百分之四十從中央財政中劃撥下來,其餘部分資金有柳省自行籌備。甚至允許一部分路段用貸款收費的辦法來進行投建,也可以用引資的辦法進行,誰投資修建,給予一定年限的收費主權,到期後有省裏或國家收回。

京城對柳省這一大工程項目的支持非常明確起來,使得柳省在省裏高層中引起震動。細算下來,這樣的工程做下來,要幾百億的總投入,中央擔負了百分之四十,柳省裏還得籌備幾百億的資金。從目前看,柳省的財政雖說寬泛些,但需要投入的地方太多,又都是急需要的建設之地。要是將資金投放到高速路的建設,其他項目的建設勢必會減弱。

為此,省裏的爭論也就產生。

爭論的表象下,更主要的還是誰都想在這一大工程項目裏參與進去。幾百億的工程項目,就算不貪也會有難以想象的利益吧。就作為最低的利益點來算,比如百分之五,都是從未有過的低回報了,都會有超過十億的巨大利益。按百分之十算,有幾十億的利益在其中。從各個環節中扣下來,當真是了不得的大肥肉。

省裏自然明白,這樣的大利益空間不會是省裏就能夠完全吞下肚的,京城各家肯定會聞腥而動,會將主體的利益拿走,這也是必然。但省裏參與者肯定也

會將腰包塞滿。

蔣國吉明白這些,也知道京城和省裏的人怎麼來看待這個事情,工程項目批下來之前,就有不少人在活動了,他一直都保持著沉默。如今,不可能在保持沉默了,同時,這樣的工程項目與今後在政治上支持關係有著必然的聯係。自己也不可能將這些人都堵死了,自己目前往前進階的跡象非常明顯,京城的態度也很明顯,可在處理這一大工程項目中,必然會牽涉到這些政治利益團體。

省裏這邊是不能影響到自己的進步,然而,京城那些人自己站出來爭這些利益的不多,更多的是在省裏尋求代言人,讓省裏的這些人出來說話,之後他們將應得的利益拿走大部分。對於自己這方要怎麼樣去權衡,那是非常有考究的。

不能夠一概而論地按人們的意願去滿足,但又要讓真正影響到自己今後進步的人,不會跟自己搗亂。對於這些判斷,是要有足夠的信息來做保障,也會在今後具體的工作中慢慢地談判。好在主動權在自己手裏,政治上的事情本來就無所謂是非立場,核心還是在麵對利益時會怎麼樣進行選擇。

在這個事情上,蔣國吉與省委那邊做了交底,省委的反應是讓他自己做主,畢竟今後柳省這裏的發展和具體工作,都是蔣國吉來掌控的。臨走之前,不會再多事。

當然,徐燕萍在柳省裏也代表了書記的立場,蔣國吉心裏明白,在這樣的工作上,怎麼樣利用徐燕萍的職位來與省委shu記達成默契,工作上不難做到。

柳省地方勢力上,就目前的局麵而言,隨著寧致遠的立場變化,他們也分為兩大塊。這樣分開後,在柳省的影響力自然更小些,卻不是就沒有影響力。省裏常委會上沒有了撼動省裏決策的可能,但在具體的工作中卻不一定。在一些要害部門裏,柳省地方勢力影響還是比較重的,省委shu記和蔣國吉在這些年裏,隻是將主要的地方掌控住,而不會將所有的點都進行撤換。對柳省地方勢力的逼進也要掌握著分寸,不留餘地地進占顯然不是成熟的政治。

省裏這潭水已經給攪動起來,下麵市裏的人也都給帶動了。畢竟,要做這樣的大項目,省裏也會有傾斜的。哪些市縣動手,也是有選擇的。省裏的投入同樣會分先後,選擇的依據自然是對省裏經濟發展最有力,會進行最優先的選擇,之後,哪一家能夠自籌資金,也即會優先考慮。這樣也能夠減輕省裏的擔負。如此一來,柳市和南方市與省城之間就占更多的優勢。

相比較而言,從柳市到南方市這條路,就成為首選。這個三角形一旦修通,能夠發揮出更多的帶動效應。就目前而言,省城往柳市的高速已經修通,省城往南方市的高等級公路即將完工,這三點之間的連線上,就差柳市和南方市了。

這兩處聯通後,這條路會經過另外兩個市,修好後,實際上等於將四個市之間貫通了。當然,要修這條路,還要將四個市的主要領導都集中起來,商定一些具體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