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調研(1 / 2)

曹亞東終於北上了,他去了北東與父親在彥濱會和。

彥濱的國儲玉米清庫工作已經展開,曹亞東將整合後的兩人的資金辦了一張專門的卡帶往北東,他要協助柳如山辦理錢貨的交接,而作為生意上的合夥人,他也必須與對方的當事人見麵。

更為讓人欣喜的是通過這半個多月來與彥濱直屬糧庫的溝通,父親與他們的關係日漸緊密,通過酒席上的推杯換盞,柳如山知道了更多的玉米存儲信息,而很有手腕的他也通過某些商場特有的手段拉近了自己與這些糧食部門的主管人員的關係,為下一步更大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日子進入了秋季,樹上的葉子開始飄落,父親再打過來電話的時候已經是十月初,彥濱的事情一切搞定,車皮已經裝好發出,發往山塘的大票直接交給了曹亞東,他已經坐上了返程的火車,而父親將另一份大票直接掛號寄給了等在南方的唐健生,自己則準備在北東盤亙數日,趁著這個機會走訪一下供貨的客商。

“爸,我聽朋友說起過在吉省的四紅地區一帶有一種新米品種,名字好像叫秋田小町,無論是口感還是外觀都非常不錯,如果時間允許,你可以過去看看。”

柳相對在電話中跟父親用一種隨意的語氣說道。他的語氣雖然隨意,可他卻是刻意提起的這個名字。

柳相對對這個RB在中國投放的實驗稻米品種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次接觸這種稻米是在柳相對高中畢業的時候,那時候閑來無事可做,他曾代替父親走訪過北東地區的很多供貨客戶,無意中在吉省四紅地區一個剛認識不久的供貨商家裏吃到了這種米,那種稻米蒸出的米飯晶瑩透亮,泛著奇異的光澤,而口感更是勁道中帶著糯軟,讓人食欲大開,自己當時一連吃了三大碗還意猶未盡。

後來柳相對專門看了這個品種碾出的稻穀,它與北東稻穀在形狀上有一定區別,是那種圓粒,飽滿的圓粒稻穀。

詢問了主人後柳相對才得知這種米也隻有在吉省的四紅地區才能大麵積種植,它對於土壤,光照時間都有要求,而這種米在這個地區鋪開也隻有幾年的時間,大部分是返銷RB,在國內的銷售量非常小。

倒也不是說這種米不放開在國內銷售,隻不過它在外觀上與北東米的狹長米粒有些區別,比較短小一些,在糧食加工機器篩選設備還普遍落後的北東地區,這種稻穀加工出來的顆粒顯得很是瑣碎,並且定價偏高,沒有經銷商願意銷售。

聽了主人的分析以後柳相對也勸說過父親經營這個品種,可時間不久後就聽說這個品種已經被中糧集團包銷了,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不過一直到現在柳相對依舊記得那種糯軟的味道,在他的印象裏,這種味道是他從來沒有品嚐過的,如果單論口感,沒有任何一種米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時代總會進步,北東地區後來的糧食加工設備會越來越先進,拋光色選加多層篩選設備會逐漸取代現在粗獷的加工機器,使稻米加工出來以後在視覺上更加的誘人更加整齊,所以瑣碎的米粒根本不再是問題。

柳相對之所以跟父親提起這個東西,實際上也是在為‘如山’這個品牌著想。

品牌實際上是一個係列的統稱,拿糧食而言,它必須有高中低三個檔次的產品,這樣才能涵蓋住更廣泛的人群,中端低端主要用於普通人群的食用,高端則主要用來提升品牌形象;中低端靠量來賺取利潤,而高端,則走的是單體。

按照柳相對的預想,南方稻米中的一些優質品種,北東大米大眾品種,完全可以篩選出如山品牌中的中低端品種,而高端則不太好選。

高端米種不僅應具備地域獨特性,而且應具有明顯的外觀辨識度,同時必須在口感上與普通米有著顯著區別。

而秋田小町這個品種,恰好具備這幾點。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柳如山對父親提出了這個建議,提出了這個品種。

品牌的建立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柳如山現在正處在起點處的初創階段,優選出適合自己銷售的品種,將它們納入自己品牌的渠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

父親聽了柳相對的建議以後表示可以過去看看,不過柳相對相信父親的眼光,他相信父親在接觸到這種米以後肯定會提起興趣,可柳相對打的卻不是隨便賣賣這種主意,等父親從北東回來,他想跟父親談談獨家銷售或包銷的問題,這在糧食銷售上是個新鮮的詞彙,得詳細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