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開放的平台上構築產業鏈(2 / 2)

開源的藝術

去年底,全球最大的開源企業紅帽公司首席技術官Brian Stevens拜訪了華為。華為高層開門見山問了Brian Stevens一個問題——紅帽有什麼好的建議,讓華為更好地在開源社區裏做貢獻?“我當時意識到,華為已經不再滿足隻使用開源技術了。他們希望在開源社區建立起更大的影響力。”Brian Stevens對《IT經理世界》說。

實際上,開源社區的運作更像是一門藝術。Brian Stevens曾告訴華為高層,開源社區並不是把大家湊在一起,開發一個技術那樣簡單,它是一個有關體係和文化的事情——你怎麼參與到開源社區,你怎麼表現出你的透明度,你怎麼分享你的代碼;麵對他人對你代碼的反饋,你怎麼表現出傾聽性;你怎麼在其他開發者分享代碼時,表現得更富有建設性,這些都是開源精神和文化的體現。

開放是雲計算和IT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華為雲計算首席架構師顧炯炯表示,華為進入IT的最開始就關注到開源作為一項在互聯網領域得到成功實踐的有效模式,對企業IT同樣行之有效。對開放平台的全麵支持已成為華為“融合”雲平台架構與競爭力構建的必由之路。華為雲操作係統FusionSphere以開源平台Openstack開源為核心,使得跨多廠家雲資源池,以及私有雲、公有雲之間的無縫集成互通成為可能,並實現最廣泛的異構兼容。

全麵的基於開源平台並不等同於走向同質化,這就好比是一群人同時攀登珠穆朗瑪峰,大家可以互相看見各自的路徑和裝備,但最終登上山頂的隻有那幾個人。而決定誰能登上頂峰的,是創新。

顧炯炯舉了一個華為雲操作係統FusionSphere中關於架構創新的例子:華為5年以來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在基於分布式架構進行企業IT架構革新的探索之路上,一方麵借鑒了業界優秀開源軟件在分布式算法方麵的優秀經驗,另一方麵摒棄了開源分布式架構在弱一致保障機製的缺陷,自主設計開發了支持強一致保障機製、麵向企業關鍵應用的分布式軟件定義雲存儲FusionStorage,這樣的創新使華為雲平台在分布式集群係統的性能和擴展能力方麵相比業界同類產品取得了全麵領先的技術競爭力,並在華為內部的開發測試雲、財經BI雲,以及浙江電信、江蘇移動、深圳海關等外部客戶的大規模虛擬化和大數據雲資源池部署等商用部署實踐中得到充分印證,為企業現有IT業務應用向雲平台目標架構的遷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華為剛剛加入OpenStack基金會時,還主要是為自己的產品提供驅動程序。但在OpenStack新的版本裏,它們已經不隻關注與自己產品相關的項目了,即使是與自己相關的項目,也不完全是開發華為部分。這說明,它們是在真地在為社區做貢獻。”OpenStack基金會董事杜玉傑說。現在,華為是OpenStack基金會唯一一個來自中國的“金牌會員”,對社區的貢獻很大。

伴隨雲計算在中國的興起,OpenStack中國社區現在成為除了美國以外最大的OpenStack用戶組。但整體而言中國在開源社區的影響力還不夠,杜玉傑期待未來華為和眾多國內OpenStack廠商一起,能讓社區聽到更多“中國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