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創意產業與製造業融合的內在機理(2 / 2)

(2)衍生融合。文化創意企業在積累一定的經驗,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後通過另立製造公司、與製造環節企業合作,開發衍生產品,將無形創意通過產品有形化,體現了產品的創意價值,從而加強了文化創意產業與製造業的聯係。我們將兩者之間的這種聯係視為衍生融合。衍生融合就是將無形的文化創意構思作為產品的核心要素,它擁有符號、品牌等無形價值,經過加工製作成有價值的有形產品。

綜上發現,通過增強兩大環節之間的縱向聯係,能夠整合並提高產業鏈的價值。因此,文化創意與製造融合具有內在邏輯的統一性,不僅能夠推動製造業的發展,也能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與繁榮,兩者共同發展促進了產業鏈兩大目標的實現。同時,也正是為了實現兩大目標,產業鏈內的文化創意環節與製造環節不斷的互動與融合。

三、案例分析:以浙江省寧海縣文具中小企業集群為例

(一)案例基本情況

作為我國文具的主要生產地之一,寧海縣有文具企業達400多家,因而形成了以文具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經曆數十年的發展之後,從原來以貼牌加工、模仿製造向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創意的方向發展,如今已經初具規模,文具產業已集群化、區域化、規模化。以往的寧海文具一直扮演著全球工廠的角色,後來在政府部門的鼓勵和督促之下開始創立設計部門,與各個高校、各個知名的優秀設計機構建立了多種合作方式。在中國徐霞客開遊節上,寧海的文具企業向遊客展示了具有寧海特色的文具禮物,並讓這些文具成了遊客的伴手禮。文化創意被“嫁接”到產品的營銷環節,最終形成了創意消費。

(二)文化創意生產環節與製造環節的融合

基於前文分析可知,產業鏈在提升價值的過程中,推動了文化創意環節與製造環節的融合。

1.製造環節為核心環節。製造環節成為融合的驅動方,其中,得力集團和彬彬文具公司等龍頭企業以生產成套的文具產品為主,它們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品牌、設計和營銷網絡,其內部重心逐漸由製造向設計等服務轉變,一些有能力的龍頭製造環節企業開始另立研發機構。例如,得力集團在上海、韓國首爾設立了自己的研究所;彬彬文具和浙江大學進行合作成立了相應的創新設計研究中心。可以說,龍頭文具製造企業主要采用了創意服務外包、另立機構、與高校合作三種方式,提高了製造環節企業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提高了產業鏈價值。

2.文化創意環節為輔助環節。寧海文具產業鏈裏,文化創意服務環節相對製造環節而言,是融合發展的被驅動方。寧海本地發展起來的文化創意服務企業機構相對較少,其中一部分文化創意服務環節企業來自外來的文化創意企業。例如,佳佳文具與動畫衛視一起合作,共同開發、設計、生產動漫文具,經過創意嫁接的產品單件的附加值就翻了兩倍。此外,寧海縣政府通過舉辦“潘天壽文具設計大賽”來推動文具企業和高校、設計機構的合作,從而引進各式各樣的創意設計,為文化創意環節更好地服務於製造環節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和平台。

四、結語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產業之間的邊際正逐漸模糊化,通過產業融合來推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已勢不可擋。從產業鏈的視角,可以將文化創意服務與製造融合的內在機理更加具體、形象地展示出來,進一步推動製造企業與文化創意企業融合。從製造業角度看,製造環節的企業采取工業創意化的策略,通過創意外包、另立研發機構、與高校合作三種方式,加快文化創意環節與製造環節的滲透融合;從文化創意產業角度看,文化創意服務環節企業采取創意工業化的策略,通過另立公司、與製造企業合作,加快文化創意環節與製造環節的衍生融合,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朝著創意製造業的道路發展。基於產業鏈的文化創意產業與製造業的融合機理分析為產業鏈如何提高價值提供了一種借鑒模式,也為我國製造業提高產業價值、增強競爭力、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發展思路。

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技術創新與企業國際化研究中心課題成果(12JDJS01E);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暨新苗人才培養計劃(2013R403003)。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