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將內蒙古建成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的思考與建議(2 / 3)

(二)存在的問題與差距

隨著內蒙古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區有色金屬加工業技術和裝備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企業實力逐步增強,但多年來產業無序發展、企業粗放經營,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凸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深加工產品所占比重較低。近年來,內蒙古積極推進探礦、采選、冶煉、加工一體化,但從總體上看,有色金屬工業目前仍以采選和冶煉為主,上遊初級加工的中低檔產品所占比重高,下遊精深加工、延伸加工的高附加值產品較少,總體來看,仍處於整個產業鏈條的低端。

二是中小礦山裝備水平偏低。內蒙古有色金屬采選業大企業少,中小企業居多,大部分企業設備陳舊、技術落後、工藝單一、回收率低、汙染嚴重。近幾年雖然部分企業經過技術改造有所好轉,但中小礦山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仍然偏低。

三是尾礦資源利用率低。實現礦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合理開發利用尾礦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以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目前世界尾礦回收利用先進水平可達到60%-70%;國內回收利用水平為20%-30%,內蒙古回收利用水平僅在10%左右,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四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企業技術支撐能力不強,加工種類少,缺少高附加值的高精尖產品,產品品質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五是能耗仍然偏高。2011年內蒙古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產值能耗為0.43噸標準煤/萬元,比全國高23%。分產品看,電解鋁加工水平較高,能耗基本達到了國內外先進水平,其中包頭鋁業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它有色金屬如銅、鉛、鋅等基本符合國家能耗限額標準的限定值,但尚未達到先進值。

三、幾點建議

(一)突出“新型”,延伸有色金屬加工產業鏈條

有色金屬加工業在內蒙古屬於傳統優勢產業,向新型化方向發展,要“新”在兩個方麵。首先要提升產品檔次,延伸產業鏈條,即圍繞裝備製造業發展需求,大力發展精深加工,以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為方向,加快發展高性能銅合金材料、鉛鋅鎳各種合金及其他功能材料,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需求,實現產品向終端化、產業向高端化發展。重點鼓勵高精銅板、帶、箔、管材生產;高精鋁板、帶、箔及高速薄帶鑄軋生產;鉛鋅板、帶、條、棒材生產;有色金屬複合材料技術開發;高性能、高精度硬質合金及深加工產品生產;高品質鎂合金鑄造及板、管、型材加工;發展高附加值出口產品。其次,要不斷創新發展模式,一方麵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尾礦、高鋁粉煤灰等綜合利用水平;另一方麵,要繼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逐步建立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新型發展模式。

(二)圍繞優勢,優化產業布局

以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線,以自主創新為動力,根據資源總量、現有產業基礎等條件,按照企業向國家和內蒙古級園區集中,重點園區向城市靠攏的原則,優化布局、淘汰落後、擴增總量。為規範和優化有色金屬行業發展,重點在有色礦產資源豐富的包頭、呼倫貝爾、赤峰、錫林郭勒和巴彥淖爾等盟市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產業,以提高加工深度和產業集中度。同時,最大限度地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加工產業優勢,力爭將有色金屬加工比重提高至90%以上。壯大鋁冶煉、加工產業,重點支持包頭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方希望稀土鋁業有限責任公司、霍林河煤業集團鋁電公司以及內蒙古大唐國際矽鋁鈦合金4個企業做大做強,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過集中配置資源,確保礦產資源合理、集約和高效利用,杜絕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等現象。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麵的決定性作用,鼓勵國內外企業借助並購重組、資本運營,加快內蒙古有色金屬企業間的聯合、兼並,進行產業戰略重組,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有色金屬工業大企業、大集團。以優勢企業提升產業集中度,促進產業鏈的延伸。以冶煉和深加工企業為核心,促進采選、冶煉和深加工業互動聯合發展,特別是區內具有實力的鋁業、銅業、鋅業企業應進一步加強聯合,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