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長空寺(1 / 2)

五月初,北方大地也變得繁鬱起來,漸漸展現出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闊,可惜如今草原上已經無法再見到牛羊成群的美景,因為牛羊是遼人賴以生存的資源,為了應對金國的進攻,牲口都要集中到上京裏頭去了。

出了臨潢府城西門,策馬半柱香的時間,追逐著水草,很快就能夠看到一片純淨的瓦藍色,那就是潢河支流衝刷出來的月神湖。

契丹作為典型的遊牧民族,在精神信仰上很接近女真薩滿的自然崇拜,最原始的崇拜是對昊天的崇拜,是對日月山河的崇拜。

據說每當盛夏的晴朗夜晚,浩瀚如海的星空倒映在月神湖之中,會使得月神湖成為整片草原最美麗的地方,這裏也是契丹男女們私定終身的最佳地點。

可惜到了後來,契丹人漸漸強大起來,吸收了各個民族的生存智慧,信仰也漸漸從最原始的崇拜,變成了崇信佛教。

佛教在中原大地的曆史源遠流長,早在唐朝之時,便大建寺廟,時不時派和尚到天竺去取經,又或者東渡到倭國去進行佛教的傳教活動,女皇武則天更是將自己塑造成彌勒轉世,佛教的興盛可謂空前。

可大唐覆滅之後,佛教也漸漸遭遇到了打壓,特別是到了五代十國,更是遭遇了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後周世宗柴榮便最是痛恨佛教中人,甚至連太祖和太宗對佛教都沒有太多好感。

因為佛教有個說法,沙彌不拜王,也就是說,佛門中人除了如來和諸多佛祖,是不會給凡世間的王者下拜的。

而皇帝乃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宗教必須要為皇權服務,佛教的自我優越,顯然是得不到帝王的歡心的。

到了真宗朝,真宗皇帝又大搞本土道教,自封為道君皇帝,甚至頗具創造性地讓大家拜玉皇大帝,是的,被大聖動不動打上淩霄殿的那個玉帝老兒,就是真宗皇帝搞出來的。

如此一來,佛教在中原大地漸漸沒有了立足之地,隻能往北麵發展,成為了諸多遊牧民族的精神依托。

最初的戀愛聖地月神湖,也因為佛教的興盛,變得莊嚴而神聖,因為月神湖的旁邊,很多年以前建了一座供奉佛祖的長空寺。

雖然不是契丹人的第一座佛寺,但長空寺卻是臨潢府方圓最古老的一座佛寺。

也正是如此,這座很多年無人問津的古寺,今日迎來了最熱鬧的一天。

數萬斡魯朵精兵的護衛之下,遼國的皇帝陛下親自來到古寺,為遼國百姓念經祈福!

風吹皺了水麵,吹響寺廟簷角的鈴鐺,也吹起了大遼帝國的皇旗,吹得老皇帝都有些癡了。

說實話,經曆了龍岩平原那一場驚心動魄又羞恥的大敗,老皇帝實在是再不願意出門,一副寧可老死在上京皇城裏頭的架勢。

可他最終還是出來了。

因為他前一天將蘇牧任命為大惕隱,第二天的朝堂上,新任大惕隱的三把火,第一把就燒到了他這個皇帝老兒的頭上。

蘇牧在經略治國方麵的大才,比燕青這個冒牌耶律大石要好上太多太多,這不是老皇帝一個人的感受,而是獲得了朝堂上絕大部分老東西認可的功績。

比如為了應對金國大軍即將壓境的困窘,他建議將臨潢府方圓所有的糧食和牲口都收縮回來,做了守城的準備。

可這些糧食和牲口都是契丹人賴以生存的東西,收了上來無疑會讓亂局越發不可收拾。

蘇牧此舉雖然在情在理,顧全大局,但也被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所詬病,認為手段太過激進。

然而到了第二天,蘇牧又建議發布了一道政令,想要回自己的牛羊馬嗎?想要保住妻兒老小嗎?

來參軍吧,來守衛自己的家園吧!

隻要成年壯丁自願入伍,家屬就能獲得朝廷統一分配的口糧供給,以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們的夥食問題了。

又過了一天,一道政令再度讓整個臨潢府都為之轟動,為了支援上京守城,非但糧草和牲口,生皮毛等等物資全部都交上來,朝廷全都買了,如果你不願意要銀錢,也可以用相等價值的東西來交換,而且是來者不拒,連牛馬的糞便都收!

臨潢府雖然已經成為了遼人的國都和最大的定居點,但裏頭住的都是皇親貴族和諸部首領,以及文官武將,尋常契丹人有很多其實仍舊住在皇城外頭。

而無論皇城裏頭還是外頭,牛馬的糞便對於契丹人這樣的遊牧民族來說,都是很常見的一種資源,可以用來糊草棚蝸居,可以用來當燃料。

所以這些天裏頭,臨潢府方圓都是牛馬糞便的氣味也就不足為怪了。

按說蘇牧如此折騰,遼國人民早就該造反了,但奇怪的是,這幾天竟然就是如此的平靜,平靜得連老皇帝和朝臣們,都覺得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