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那籍籍無名的好漢(2 / 2)

“人說山高皇帝遠,縣官不如現管,芝麻大的縣令縣尉多半也是土皇帝的人物,雖然對我這個焱勇軍校尉有些忌憚,但最終還是為了遮掩家醜和保全身家,要對我那弟弟動手了。”

“沒想到還沒來得及動手,方臘叛軍就打了過來,縣令縣尉當場就軟了,拖家帶口就要逃。”

李演武說到這裏,蘇瑜和趙文裴心頭一緊,相視一眼,都知道李演武說的是什麼地方的縣令縣尉了。

方臘在青溪揭竿起兵,縣令縣尉不戰而棄官丟城逃走,已經成為了大焱朝堂上最大的羞恥,如今誰人不知?

隻是後來聽說,朝廷派人追索這兩個貪生怕死之徒,卻發現兩人連同部分家眷都死在了逃亡的路上,隻剩下一些老弱婦孺,事情也就沒再有後續。

聽李演武這麼一說,似乎還有什麼內幕,蘇瑜和趙文裴便更加的專注。

“我那弟弟一輩子也沒做成什麼事,揭發縣令和縣尉算是他這輩子做過最大也是最好漢的一樁事兒,收到消息之後,就帶著十幾個捕快,追了上去。”

“那縣尉也是個好手,還帶了很多親兵,兩廂爭鬥,捕快都被殺了個一幹二淨,隻剩下我那弟弟還不肯放棄,遠遠吊著,追出三百多裏,晝伏夜出,從外圍的斥候開始殺…”

李演武說到這裏,毫不掩飾臉上的驕傲,別人都在傳頌青溪縣翁開十六公的忠義,甚至聽說連官家都打算給他追諡“忠獻公”雲雲,可誰會說起他李演武的弟弟,又有誰知曉其中故事?

不需要李演武說太清楚,蘇瑜和趙文裴心中就已經了然,謎團也得到了解答,那逃走的縣令和縣尉,以及身邊親信,都是被李演武的弟弟殺死的了!

沉默了許久,李演武再也說不下去,隻是蘇瑜和趙文裴卻緩緩起身,恭恭敬敬給李演武行了個禮。

若是尋常時節,他們二人又都是諳熟律法的進士,那縣令縣尉再有過錯,也應當由官府來問責追究,他李演武的弟弟又豈能濫用生殺?

然而不說蘇瑜見慣了弟弟蘇牧與江湖人的往來,單說趙文裴在睦州經曆過賊亂之後,整個人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眼下兩人非但不會覺得這李演武的弟弟敗壞王法,殺人行凶,反而覺得世人隻知至死不屈,抵抗賊匪,死得其所的翁開公,卻無人知曉李演武胞弟之名,真真是大憾一樁。

這李演武雖然沒有說出口,但他們都知道,在這位兄長的心裏,那個不成器的弟弟,已經完成了心願,不說天下第一,卻已經是貨真價實的好漢子了!

同樣曾經有過“不成器”的弟弟的蘇瑜,更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滋味,李演武見得後者恭敬行禮,也起身來抱拳回禮。

趙文裴將酒袋子取過來,朝李演武問道:“敢問令弟名諱?”

李演武苦笑一聲,似乎想起了什麼回憶,低聲答道:“那小子本名李演經,因為老頭子整日裏罵他滾蛋,行了冠禮之後,他便自作主張取了個表字,叫李袞。”

“大家也覺得有趣得緊,便都叫他李袞,慢慢的也就把本名給忘了,隻叫他李袞…”

蘇瑜和趙文裴沒有跟著笑,蘇瑜找來三個破碗,倒上酒,而後朝李演武端酒道:“敬李袞!”

李演武長長呼出一口氣,端起酒碗來,濕潤著眼眶道:“敬李袞!”

三人烈酒入腹,說不出的蒼涼。

若蘇牧在此,聽到李袞之名,或許會記起,或許根本沒印象,但熟讀水滸的人,應該聽過一個名字,一百單八將之中,有一個好漢,名喚飛天大聖,李袞!

李演武遙遙望著遠方,聽說弟弟李袞逃到了邳縣,也不知道何時能再見呢…

三人正要坐下,卻感受到腳下傳來微微顫動,火堆上一根柴火喀嚓斷裂,撲起劈裏啪啦一陣陣火星子!

李演武三人臉色大變,放眼望去,那黑夜的風雪之中,大地轟隆隆,一股黑色潮頭洶湧而來!

雖然看得不甚真切,但三人心中都清楚,該來的還是來了!

城頭的守軍和輔兵民壯,哪一個不是提心吊膽,沒敢合眼?聽聞動靜,紛紛探頭出來,這一眼掃過去,心頭頓時比寒風大雪都要冰涼!

每個人都下意識握緊拳頭,士兵們按住刀頭,弓手急忙給硬弓上弦,將箭壺放在了觸手可及的地方,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李演武微微眯著的雙眸陡然爆發出精光來,抽出腰間直刀,近乎咆哮道。

“放火!鳴號!全城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