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膝、肘、肩關節及腰部受傷的恢複訓練(1 / 2)

淺談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膝、肘、肩關節及腰部受傷的恢複訓練

運動科學

作者:李世英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舉重是一項人與物體直接接觸的對抗性的個人項目,其項目特點是強度大、爆發力強、速度快、時間短。比賽時對手與對手競爭斤斤計較,競賽規劃要求運動員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三次試舉重量已達到自己平時最高訓練水平,取得優異的成績,所以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強度大、運動量大,這就難免出現膝、肘、肩關節及腰部的損傷(損傷有幾種:肌肉拉傷、脫臼、骨折),運動員的損傷嚴重破壞,幹擾了係統訓練,導致訓練失敗和訓練效益大打折扣,甚至很多優秀運動員過早結束運動生涯。各部位肌肉韌帶,關節的損傷這一課題多年來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也沒有一套很好的康複治療,訓練恢複的手段和方法,為此,筆者結合工作實踐經驗探討如下,冀圖能對當前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恢複訓練工作有所參考。

關鍵詞 舉重運動 恢複訓練 青少年

一、簡析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

(一)全身性疲勞的原因

運動員在訓練中,身體機能能力、運動素質、動作控製能力、心理能力等全麵下降,不能堅持正常的訓練時,仍然堅持按原計劃執行力所不及的訓練負荷,這就容易發生各種運動性損傷。

(二)局部性疲勞的原因

運動員在訓練中某些主要運動環節,或某些個人薄弱環節的身體運動局部肌肉,長期承受起負荷的大刺激,薄弱環節局部肌肉力量下降,而整體能力仍然較好,在技術訓練中,局部力量跟不上整體能力的需要而致傷。在解決局部力量時(不要過多去衝擊強度)一定要記住、個性和整體的結合。

(三)準備活動不充分,注意力不夠集中,情緒不高

運動員的各項競技能力(包括體能、技能、心理智力)從靜止狀態到最高狀態水平的充分發揮,有一個漸進動員,漸進磨合適應的過程。因此,進行大強度為主的大負荷力量,技術訓練前,必須有一個準備活動過程,如:準備活動時間不足、動作次數不夠、強度難度不夠、動作速度掌握不好或不足,動作次數不夠、強度難度不夠、動作速度掌握不好、肌肉感覺不好,或者組與組間隔時間過長或時間過短,均不能達到體能動員、磨合、適應的要求。在進入最大強度訓練和比賽時,各運動環節很容易不適應,配合不好等引起肌肉、關節、韌帶、軟組織損傷。情緒不高,興奮度不高,注意力不集中也會導致運動性損傷。

(四)動作技術不合理,用力不協調

合理的動作技術不但可以充分發揮人體最大運動能力,而且各運動環節的骨骼肌肉能組成合理的動作結構,用力時機、用力順序、用力大小,用力方向等,預防某一部分負擔過大,用力不協調,用力不平衡而遭受運動傷害。在充分實踐中,因動作技術存在或發生明顯不合理,導致運動創傷的實例,尤其在青少年運動員中是十分常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