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體育專業學生受傷特點及預防
運動科學
作者:李晨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身體的健康越來越受到人民的重視。但是體育運動實踐中有一個問題是我們不能回避,並且亟待解決的,即運動損傷的問題。本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法和文獻資料法,對煙台市魯東大學在校民族體育專業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探究其受傷的特點,從而根據其受傷特點做出科學的預防。
關鍵詞 民族傳統體育 學生 受傷 預防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煙台市魯東大學體育學院在校民族體育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詳細查閱近年來與本研究相關的書籍、期刊文獻、論文資料,以及網上資料(包括中國知網、網上論壇等)。
1.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的書籍、期刊文獻、論文資料等了解運動損傷的發生機製及各損傷的特點。
2.調查問卷法:本研究通過直接發放和通過教師間接發放的方式對魯東大學在校100名民族體育專業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與相關的體育教師進行谘詢,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問卷89份。問卷發放前已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
3.歸納總結法: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分析。
二、損傷的調查結果
(一)損傷的種類與發生率
1.損傷的分類
身體的損傷一般分為:刺傷、挫傷、髕骨勞損、椎間盤突出、肌肉拉傷、關節韌帶損傷、滑囊炎、腱鞘炎、半月板撕裂、疲勞性骨膜炎、軟骨炎、肩袖損傷、神經損傷、擦傷、撕裂傷、切傷、腦震蕩、內髒損傷、骨折、關節脫位、其他等。
根據受傷組織結構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皮膚損傷、肌肉、肌腱損傷、關節軟骨損傷、骨及骨骺損傷、滑囊損傷、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內髒損傷、其他等。
2.損傷次數與發生率
按損傷的部位:主要發生在:踝關節、肩關節、膝關節、指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
按運動損傷的程度:主要損傷有:擦傷、肌肉拉傷、撕裂傷、關節韌帶損傷、挫傷、肩袖勞損等。
(二)民族體育專業學生受傷特點
1.武術套路損傷特點
競技武術套路運動損傷較為普遍。被調查的民族體育學生在損傷輕重上多屬於輕度損傷和中度損傷。損傷部位主要有踝關節、肩關節、膝關節、指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按損傷部位所占比例依次是:擦傷、肌肉拉傷、撕裂傷、關節韌帶損傷、挫傷、肩袖勞損。
競技武術套路在訓練中對跳躍與騰空動作的要求是要有高度、落地穩,並且在落地時經常需要屈膝半蹲、盤膝、直膝,甚至做出劈叉等動作,這很容易造成膝關節、肩關節、踝關節等的損傷。又由於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造成動作完成失敗從而帶來損傷的發生。綜觀當今武術發展每個難度、超高難度的動作都是對運動員身體能力、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極限的挑戰,這往往也帶來了各種運動損傷的發生。
2.散打損傷的特點
散打是以踢、打、摔為內容的現代競技項目,也是一種很實用的搏擊之術。按其受傷類型分依次是:拉傷、擦傷、挫傷。按其損傷病程依次是:急性損傷、慢性損傷。
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是散打的對抗性決定的,其中頭部損傷最嚴重,四肢次之,因為散打主要是通過摔、拳、腿擊打對方而得分。頭部是散打有效的得分點,也是取得優勢與勝利最有效的部位之一。競賽時期是散打核心訓練周期的重要組成部分,運動負荷的逐漸增大,特別是運動強度的不斷增大,精神高度集中,極易造成身體的疲勞,也容易引起慢性損傷和舊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