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外優秀選手訓練周期安排
現如今國外的優秀運動員的現狀通常是每年參加大量的比賽,通過比賽完成某個需要解決的比賽任務,並為一場比賽任務目標實施小周期訓練結構。他們通常把一場比賽設定一個目標任務,達到這個任務平台後並不是我們傳統那樣大調整大恢複,而是馬上設定新的目標平台,逐步積累專項能力。運動員像爬樓那樣,上了一樓後上二樓再上三樓。這也是以賽代練的一個概念。當然要維持並逐步提高他們的競技能力,他們的訓練手段跟我們有著很大的不同。首先,國外優秀中長跑運動員現如今多以小周期訓練為主,每個小周期訓練計劃是為了下階段比賽而設定一套訓練手段。其次,國外運動員訓練注重平均強度,注重以比賽強度製定負荷量。在國外中長跑訓練中,低強度訓練比例很少,在全年的訓練階段中出現的時間很短。在他們日常訓練中,運動員平均心率低於120次以下脈搏基本沒有,因為低於120以下的訓練都不能稱為有氧耐力,這是最基本的中長跑訓練原則。我們國內有些運動員總訓練量很大,但是有很多心率在120左右甚至更低的訓練量,這樣的訓練量再大也是無效訓練。而國外訓練更加注重有效訓練負荷。
當然國外優秀的訓練理念也並非十分完美,由於運動員能力及身心狀態原因,國外的參賽理念使運動員不一定會在一場特定的比賽中達到最好的競技狀態,好多世界紀錄都是在平時一些不太重要的比賽中創造的,而很多世界紀錄保持者在奧運會等大賽上無法奪冠。例如女子馬拉鬆世界紀錄保持者英國人拉德克裏夫幾屆奧運會都折戟沉沙。
三、小結
通過學習國外以賽代練的理念及小周期訓練理念,我們要充分結合我們自己的特點,製定符合我們自身特點的訓練理念。在搭建競技平台的過程中,通過比賽來逐步解決訓練過程中無法完成的某環節任務目標。
參考文獻:
[1] 田麥久,武福全.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M].北京: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369-410.
[2] 鄭曉鴻.水平快速力量性項群運動員年度訓練周期特征[J].體育與科學.200324(2):52.
[3] 尹軍.田徑組合性項群年度與小周期訓練負荷控製特征及其競技效率的比較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5.20(5):49.
[4] 過家興.運動訓練學[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6:284-249.
[5] 李少丹.“周期”訓練理論與“板塊”訓練理論的衝突——訓練理論變遷的哲學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5):679-681.
[6] 李元敬,楊合適.運動訓練周期理論與現代運動訓練理論及實踐[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3(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