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長跑訓練周期安排的再認識(1 / 2)

中長跑訓練周期安排的再認識

競技與訓練

作者:王井澤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中長跑競技水平不斷提高,比賽安排日趨密集,比賽期與準備期的劃分界限已日益模糊,甚至已不存在完全的準備期和比賽期。本文總結討論國內外中長跑的現狀及我們國內中長跑訓練問題與不足,就中長跑訓練周期安排的問題,闡述筆者的觀點。

關鍵詞 中長跑 訓練周期 訓練計劃

現代中長跑的訓練內容複雜多樣,訓練計劃中涵蓋影響運動員專項能力的近乎所有因素。這些主要內容有:專項素質訓練、技戰術訓練、心理素質訓練、恢複訓練、營養手段等。中長跑訓練周期安排先後經曆了單周期、雙周期訓練模式,在上世紀70年代後在西方國家出現了,一年中有多個(三個以上)周期內小周期訓練法。如今,隨著競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各項賽事安排的日趨密集,大周期還是小周期訓練法已經無法完全滿足現代競技中長跑項目的實際需求,本文就中長跑訓練周期安排加以探討,為中長跑訓練實踐提供參考。

一、我國中長跑訓練周期安排現狀

現在我們國內中長跑大部分訓練還在沿用多年前的冬訓理念,有氧耐力訓練比重大,基礎能力訓練比重大,無氧閾值以上耐力訓練比重小,專項訓練比重小。產生這樣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客觀原因一:我們國內冬訓期間比賽少。客觀原因二:我們現在年度比賽的重點還放在六月和九月的錦標賽上,三是主觀原因:我們怕過多參賽擔心神經疲勞而影響年度領導考核的錦標賽及冠軍賽,所以對其他的比賽不夠重視,這就導致了小比賽不認真,大比賽又達不到高水平。

通過這個參賽軌跡可以發現,從每年的冬訓11月中旬開始,到第二年二月中旬大概三個月時間沒有比賽。這個階段的訓練基本也以大量有氧耐力為主導訓練方向,專項訓練負荷比例小。到了每年的三月份通過三個月時間開始加大專項訓練比例並通過大獎賽等比賽逐步提高專項競技狀態。這樣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到六月份時會達到一個比較好的高峰。這之後隊員會通過很短的時間調整馬上進入夏訓階段。從六月中下旬開始為期兩個月時間的強化,我們的隊員會在九月份的錦標賽上達到另外一個競技高峰。

那麼通過近六個月的強化訓練我們出現了兩個專項水平高峰,但是這兩個高峰就是我們隊員最好的專項能力嗎?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把這樣的軌跡簡單描述為我們的隊員在一年的十二個月中,我們通過六個月的強化隊員上了兩個台階,但是剛剛上到了第二個台階後因為冬訓階段理論而改變了前麵六個月的訓練結構,我們又放下專項訓練平台開始周而複始的基礎有氧耐力訓練循環。到了第二年又開始重複前一年的平台,隊員又開始從平台一開始再到平台二。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達到平台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