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財政部印發通知: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本刊訊 近日,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14年農民培訓工作的通知》,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通知》指出,各地要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堅持立足產業、政府主導、多方參與、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服務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育、服務重大工程項目需要為導向,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14年重點抓好三項任務。一是探索建立培育製度。加快建立“三位一體、三類協同、三級貫通”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製度,提高培育工作的針對性、規範性和有效性。二是開展示範培育。遴選2個省、14個示範市和300個示範縣,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重點示範區,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培訓體係。建立健全以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為主體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係,整合各類資源,形成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強大合力。
中央財政支持啟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等工作
本刊訊 為促進濕地保護與恢複,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麵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幹意見》(中發〔2014〕1號)等文件精神,2014年中央財政增加安排林業補助資金,支持啟動了退耕還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和濕地保護獎勵等工作。
目前我國濕地麵臨著麵積減少、汙染嚴重、功能退化等問題。近十年來,我國共減少濕地麵積5064萬畝。為支持濕地保護與恢複,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林業補助資金濕地相關支出15.94億元,支持濕地保護與恢複,啟動退耕還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和濕地保護獎勵等工作。為督促各地做好相關試點工作,加強對中央財政林業補助資金的使用管理,2014年7月,我部會同國家林業局印發了《關於切實做好退耕還濕和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等工作的通知》(財農便〔2014〕319號),進一步明確了省級財政部門、林業主管部門和承擔試點任務縣級人民政府及實施單位的責任,提出了加強財政資金管理的要求。
上半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平穩
本刊訊 上半年,農業部組織開展了2次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共監測了31個省(區、市)151個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5大類產品98個品種94項指標,抽檢樣品20887個。監測結果顯示,總體合格率為96.4%。其中,蔬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5.9%、99.4%和93.1%。水果、茶葉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0.5%和93.3%。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農業部已將監測結果通報各地,要求對監測發現的問題進行認真整改,有針對性地跟進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單位。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年活動,大力推進農藥及農藥使用、畜產品“瘦肉精”、生鮮乳違禁物質、獸用抗菌藥、畜禽屠宰、水產品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農資打假等7項專項整治行動。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生產記錄和生產管控,加強監測抽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嚴格的案件查處移送和責任追究製度。同時,積極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種養殖,確保生產源頭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