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西能否將埃及帶出社會混亂、經濟不興、民生凋敝的困境,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埃及最高選舉委員會6月3日宣布,前軍方領導人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以96.91%的得票率戰勝對手左翼政治家薩巴希,贏得總統選舉。塞西預計將於本月底宣誓就職,他能否將埃及帶出社會混亂、經濟不興、民生凋敝的困境,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此次選舉,是中東劇變以來埃及的第二次總統選舉,也是去年7月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被軍方罷黜之後的第一次總統大選。本輪投票整體上安全平穩、程序正常,盡管在個別省份出現了小規模示威和炸彈襲擊,但未對選舉進程構成重大威脅。不過,穆兄會成員被拒之門外以及該組織的大批支持者對大選的抵製,加之選民熱情不高,致使投票率過低,5月27日投票結束時投票率僅為37%,為此最高選舉委員會不得不將原定投票時間從兩天延長到三天。
采取這一臨時措施,埃及最高選舉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為了讓更多的選民有機會參與投票。然而,延時投票的做法,不僅讓人們對選舉的合法性產生質疑,也招致雙方參選團隊的投訴。薩巴希還差點因此退出選舉。
投票率低雖然並不影響選舉結果,但顯然會影響大選的成色,令獲勝者不爽。塞西選前曾表示希望得票數超過4000萬,約占全部5400萬注冊選民的近80%,以體現自己在埃及深得民心。但最終的投票率為47.45%,低於穆爾西當選時51.8%的投票率。據統計,共有約2558萬選民參與投票,塞西獲得約2378萬票。
但不管怎樣塞西都如願以償登上了總統寶座。接下來,他最大的任務就是如何帶領埃及走出困境。分析人士認為,塞西的執政之路布滿荊棘,挑戰嚴峻。
其一,如何盡快提振經濟。政局不穩嚴重殃及了埃及經濟民生。在穆巴拉克下台前的2010年底,埃及經濟增速曾達到5%以上,在當時全球經濟增長緩慢的背景下表現不俗。但自動蕩以來,經濟增長急劇減速,最低曾跌至1.8%。同時,外資大舉撤離,外彙儲備一度降至僅夠維持3個月進口支出的135億美元,支柱產業旅遊業嚴重下滑,物價和失業率高企,百姓生活日益艱難。去年推翻穆爾西的“7·3”事件以來安全形勢加速惡化,更是破壞了經濟發展的基本環境。多數民眾抱怨,埃及今不如昔。一生戎馬倥傯、缺乏經濟和行政管理經驗的塞西,有無智慧和能力扭轉乾坤,要打個問號。
其二,如何應對安全壓力。塞西首先要麵對的安全壓力,將是來自穆兄會及其支持者的反撲。一位埃及穆兄會高層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放言,如果塞西當選總統,埃及將永無寧日。此話也許並非危言聳聽。盡管穆兄會已被宣布非法,但1928年誕生並在70多個阿拉伯和其他國家有著分支組織的穆兄會仍在埃及社會中保持著根深蒂固的脈息。強力鎮壓所表現出來的政治對立,無疑又會埋下新的暴力衝突的種子。另一個安全壓力,來自不斷升級的恐怖活動。塞西上台後,既要應對強大的安全壓力,又要擺脫強人政治邏輯的陰影,顯然也是一道棘手難題。
其三,如何實現全民和解。在廢黜穆爾西的同時,埃及社會已經出現嚴重的教俗分裂。之後穆兄會的抗爭和軍方的強力鎮壓,更加加深了埃及社會的裂痕。除此之外,世俗派雖然樂見軍方與穆兄會等宗教勢力分道揚鑣,但對軍方的強人政治邏輯並不感到寬慰,因為這似乎終止了開羅廣場的“變革運動”。曾經參與發起“變革運動”的埃及“四月六日青年運動”組織早就公開宣布,他們反對塞西參選總統,認為這隻會加劇埃及社會的分裂。已經被碎片化的埃及社會,實現包容性的教俗和諧、民族和解,談何容易?而國家的長治久安,又離不開全民和解的保障。
當然,塞西未來的執政之路,也有一定有利條件。首先,軍隊是其堅強後盾。塞西在競選綱領中說,如果當選總統,他將加大反恐力度,全力實現國家穩定。要完成這一任務,無疑要靠軍隊的支持。塞西在脫掉軍裝之前,曾在埃及軍隊服役45年,在軍中有著根深蒂固的人脈。可以相信,隻要塞西能夠保障軍方的既得利益,一定會得到埃及穩定“壓艙石”一如既往的支持。
其次,國際社會的支持。選前國際社會對埃及大選寄予厚望,普遍看好塞西當選。可以預見塞西上台後,也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第一,海灣國家的巨額金援至關重要。據塞西透露,一些中東國家對埃及的援助金額已達200億美元。第二,西方國家對埃及的態度在逐漸調整。美國正在逐漸恢複因“7·3”事件而部分停止的13億美元的對埃軍援,近期已解凍10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交付程序;歐盟此次向埃及大選派出約150名觀察員,也是歐埃關係改善的標誌。第三,俄羅斯和中國樂見埃及實現穩定,而塞西被認為是埃及穩定的重要希望。(文/唐繼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