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四,協助作為“盟友”的日元提升影響力,應對人民幣在東南亞日益高漲的影響力。
由於日元是公認的美元“影子貨幣”,而美元在國際上由於“超發”造成國家信譽下跌,美國在東南亞國家采取幫助日本,提升日元在東南亞領域內的影響力的方式,試圖利用“影子貨幣”來遏製人民幣國際化。
馬來西亞貿工部副秘書長理查·謝裏夫表示,近年來,日本在美國的幫助下,多次以“美國政治承諾”作為擔保,“日本資金注入”作為手段的方式,與越南、緬甸、柬埔寨、菲律賓等國家進行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目標就是要形成“美日同盟”對東南亞的經濟影響力尤其是“金融定價權”。
手段五,與越南結成事實上的“金融同盟”,築牢人民幣東南亞行程中的“短板”。
越南央行的高官透露:越南之所以遲遲不願公開表態同意人民幣作為本國範圍內可自由流通貨幣,也不願意簽署與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議,原因就在於美國對越南作出了大量的“金融承諾”,包括對越南注入外彙儲備幫助越南渡過通脹難關。
為“綁定”越南作為美元“金融同盟”,美國近年來持續不斷地對越南方麵進行經濟、政治“投資”。2011年上半年還在為嚴峻的通貨膨脹形勢和捉襟見肘的外彙儲備擔憂的越南,到2012年8月份的時候,外彙儲備已達220億~230億美元,相當於11.5周的進口額。其中相當一部分外彙儲備來自於美國金融投資機構的注入。
手段六,美國戰略構想是在15~2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範圍內,使得人民幣無法成長為國際貨幣。短期目標是在2015年東盟經濟體建成時,人民幣不能作為東盟經濟體的儲備貨幣,而隻能選擇作為美元、歐元、日元之外的結算貨幣。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2015年是東盟經濟體成立之年,在2014年下半年甚至更早一些時候,東盟經濟體就將確定作為一個統一的經濟體,其儲備貨幣或結算貨幣的選擇範圍,以及不同幣種之間的比例。
目前,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文萊都傾向於加入人民幣並提高相應的比重,以便於充分發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巨大市場作用。但美國方麵持續釋放的信息是:美國要參與東盟經濟體中,同時要求東盟經濟體給人民幣留出的空間很少,一些美國議員、社團群體、跨國企業甚至遊說東盟金融界高層人士:“人民幣即將崩盤,寧可用黃金結算也不能給人民幣留下作為儲備貨幣的空間。”(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孫誌平何豐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