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1 / 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早在改革開放伊始,國家就喊出了這樣的口號。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輝煌經濟成就的背後,科技創新對經濟的支撐引領作用功不可沒。

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專利申請國;2013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11906億元,占整個GDP的比重達到2.09%,僅次於美國高居世界第二;研發人數達到360萬人年,居世界第一。

可以說,短短數十年間,中國就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科技大國。

然而,成績背後更應看到不足。比較突出地表現在,科技、經濟“兩張皮”問題沒有真正解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建設還存在體製機製障礙;宏觀科技決策機製和組織結構不盡合理,科技資源短缺與閑置浪費並存,難以實現優化配置,效率不高;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潛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從曆史上看,大的經濟危機往往催生新的科技革命,經濟複蘇也往往離不開技術創新。當前,全球正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各領域的科技創新層出不窮,新的市場、新的需求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正在形成。

因此,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爭奪科學技術製高點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科技創新的競爭已經成為當前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一個重要特點和趨勢。

對我國而言,要想緊緊把握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加快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支撐和引領未來發展,關鍵之舉在於繼續大力突破影響科技創新的體製性障礙。

實踐證明,科技體製改革每邁出重要一步,就會使“第一生產力”釋放出巨大能量。因此必須要切實、認真地清理各種阻礙自主創新的體製、機製性障礙,加大改革力度,在全社會營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製度環境。對於阻礙自主創新的政策法規,要堅決清除;對於不適應市場經濟和自主創新要求的科技管理體製,要大膽突破。

當然,科技體製改革不能隻搞“單兵突進”,而要實施包括科技投入體製、科技分配體製、科技人才體製、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體製等的綜合配套、全麵推進的係統工程。隻有打出這樣一套“組合拳”,才能形成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促進科技創新“遍地開花”。(文/尚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