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會計理論體係構建探討
理論探索
作者:雷江明
【摘要】 綠色會計是運用綠色經營理論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單獨反映、核算、控製的一項管理活動。在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重要,在“綠色競爭”不斷激烈的時代背景下,對綠色會計問題的相關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本文在研究現行會計和綠色會計關係的基礎上,構建了綠色會計信息披露、記錄、計量、確認等基本理論體係,以期為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會計體係提供參考。
【關鍵詞】 綠色會計理論 環境問題 綠色經濟
一、構建我國綠色會計體係
1、綠色會計的理論依據
綠色會計是在相關會計理論指導的基礎上構建出來的;同時綠色會計的實踐過程又推動其自身理論發展成為一套豐富與完整的體係。除了現行會計理論基礎外,綠色會計的理論基礎還有環境經濟學理論、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理論和綠色經營理論。
(1)環境經濟學理論。其是環境科學與經濟學相互交叉的一門理論。環境經濟學產生的時間雖短但是發展很快,並從中衍生出了生態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等三級分支邊緣學科。總體來看,環境經濟學是以兼顧成本效益、投入產出模型、采用環境影響評價、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為軸心,充分利用了經濟學的理論和模型,來研究一種環境保護和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模式。
(2)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理論。該理論是從20世紀中葉逐漸形成的一門新興的應用性、綜合性很強的經濟學科。主要研究人口、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問題。
(3)綠色經營理論。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致力於提供大量消費者所需的綠色產品、促進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實現社會利益、消費者利益、企業利益及生態環境保護的統一。
2、綠色經營對企業財務的影響
綠色經營是一種新的企業經營方式和經營戰略,分析企業已存在的綠色經營活動對財務的影響,是我們發展和把握綠色會計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或為微觀基礎。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綠色經營活動的發展和不斷完善對綠色會計的發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影響。
(1)綠色經營使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管理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綠色經營係統的發展是基於企業在生產經營環節中所產生環境汙染以及進行的環境保護活動所造成的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企業為了對財務活動進行更好的管理,就需要綠色會計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核算和監督。
(2)綠色經營改變了企業經營管理的績效評價標準和模式。綠色經營理念在企業中廣泛傳播,改變了企業原有的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企業績效評價體係,而且在企業經營績效評價中加入企業經營過程中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因素,該因素包括財務因素和非財務因素兩部分。
二、綠色會計核算體係分析
1、綠色資產
(1)綠色資產的計量。綠色資產是通過以貨幣來衡量其價值的方式來計量。企業首先要對其將要使用的自然資源進行綠色資產確認。在我國,企業隻擁有對大自然資源環境的使用權,過去是由國家直接將自然資源撥給企業,而企業不需要付出相應代價。伴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步步深入,企業正逐步實現政企分開、產權明晰、簡政放權、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模式,國家為了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再實行企業無償獲得劃撥的自然資源而開始實行有償使用機製。企業對自己所能使用的自然資源要根據綠色會計理論進行確認計量:企業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的綠色資產應該以其購買價格或者評估價格確認;國家以綠色資產入股企業的情況,企業應該以其評估價進行確認;已經確認入賬的綠色資產,如果之後有追加投入,應該相應地追加成本;綠色資產的轉讓、非常損失以及其他損失,應按實際數或平均數削減其存量。